horizontal rule

欢迎访问本站。

上一页 一位保安的《论语》心得 论语

为政篇第二(2)

连载:一位保安的《论语》心得 作者:谭景伟 出版社:中共党史出版社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 点题 ]从人生之不同,看孝之不同。

  [ 心得 ]孝,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内容,今天社会也是提倡的。但从用的角度说,孝是无法定义的,也是因人而异,有所不同的。第一个是孟懿子,鲁国大夫,权势很大,很有社会影响力。所以,孔子对他说“无违”,不要违背礼制,对孟懿子来说,能把“孝”的礼制在社会中推行下去,才是真正的“孝”,这是由他的社会职责所决定的。对孟武伯,孔子说,父母最担心的就是自己的身体健康。子女小的时候,父母最担心的是孩子的身体健康,冷不得,热不得,有一点头痛发烧,都心急火燎,不惜为儿女病,替儿女死。父母年岁大了,做子女的反过来,也要体谅父母的这颗苦心,时时观照这个心思,替父母身体忧,及时给予照顾,能做到这一点就是孝了。

  我们今天很多人就没有做到这一点,不但父母的身体健康不管,就是自己的身体健康也非常轻视,遇到挫折,就折磨自己的身体,甚至结束生命。这些人忘掉了父母抚育自己的含辛茹苦,这何尝不是最大的不孝?

  子游和子夏的“问孝”更具有大众性,孔子的回答可以帮助我们走出孝的误区。第一个误区:能孝养父母,让父母有吃有喝就做到孝了吗?孔子认为,如果没有孝敬之心,又和养犬养马有什么区别呢?这样的孝能叫孝吗?现在很多人也犯这种错误,虽然父母老有所养,可是心里父母早已不是父母了,而是包袱累赘。吃饭的时候,与父母隔离,像躲瘟疫一样,死去的时候,就像家里死了小狗小猫一样,悲痛之情为假,解脱之心乃真。这样的孝心已不是孝心,这样的父母虽有养,又何有幸福可言?孝是不单单体现在物质上的,重要的是要用心。

  第二个误区也是态度问题,家境很优裕,雇个保姆,好吃好喝伺候,父母一年半年见不到子女,这样叫不叫孝呢?也不叫。老人最怕的是孤单,日暮斜阳,过一日少一日,能看见子女的日子又少一天,老人既是依赖之心,又是惦念之心。父母对子女的爱是无私的伟大的,是任何时候都不会减掉丝毫的。现在,社会也提倡多陪老人,从心理上给予关怀,不要让老人孤独,这是应该的。孝并不是简单的学问,不是很容易就能做合格的,做一个老人不容易,做一个合格的孝子更不容易。

  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 点题 ]做学问重在发挥,发挥才能超越。

  [ 心得 ]做学问最重要的两个方法一是学,一是悟。学,是继承,从别人处借鉴,悟,是发挥,是自己对人类社会和客观世界的深刻观察和反思后的发展和完善,而相比之下,后者是更重要的。看古今中外的圣哲们,没有自我发展完善,他们也一定是成为不了圣哲的。马克思唯物主义体系的确立,也是在总结了前人的研究成果上,批判地吸收了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抛弃费尔巴哈唯物主义思想中的形而上学观点和历史唯心主义,建立了科学的辩证唯物主义。没有自我发挥,圣哲也是不会有自己的思想的,也是永超越不了前人的。不但圣哲需要发挥,我们普通大众对学问也是需要发挥的。没有发挥,我们只能因循守旧,拾人牙慧。

  这就是孔子为什么喜欢颜回的原因,因为颜回具备了圣哲所应有的气质与思维方法。不违如愚,知道用心学习,接受别人的成果,“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私下里自己能用理性去思辨,能悟到更多智慧,生出新的思想。颜回的貌似愚笨,实际才是大聪明。他就是中国大智若愚的典型,就像潜伏在林丛中的猛虎一样,貌似病恹,而攫食猎物时,却迅猛无比。

下一页 

唐诗宋词 全唐诗 唐诗300首 史记 孔子 孟子 四书五经 联系培训机构 联系培训师

感谢您访问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