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rizontal rule

欢迎访问本站。

上一页 一位保安的《论语》心得 论语

八佾篇第三(1)

连载:一位保安的《论语》心得 作者:谭景伟 出版社:中共党史出版社 

  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三家者以《雍》彻。子曰:“‘相维辟公,天子穆穆’,奚取于三家之堂?”

  [ 点题 ]损公废公不可忍。

  [ 心得 ]是可忍,孰不可忍。在今天使用频率也是非常高的,表达的是无法忍受的心情。这句话是孔子说的。夫子温良恭俭让很少发怒,这回却是非常气愤的。原因是鲁国三家权臣做了僭越周礼的事。八佾之舞,按周礼,只有周天子才有资格用,但是季氏都在自己的家庭舞会上用上了,这就是违规越制办事,自然是不能允许的。雍,是天子祭祀最后撤祭时奏的乐曲,当然也只有周天子才有资格用。孔子不是为自己的私事气愤,而是为社会领导者做出的损公废公的恶劣行为气愤。从这里可以看出,孔子的社会责任感是很强烈的,丝毫没有畏惧和妥协的意思。

  孔子是非常强调一个人的社会责任心的,告诉人时时处处不要忘记这一点,老先生对社会的爱是真实的自然的流露,是体现在他一言一行举手投足间的,决没有一丝的造作和矫情,更不是做秀给别人看的。国家是每个人的国家,每个人都是国家的主人,任何人都应该像关心个人利益一样,来关心公共利益,因为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这个道理是很简单的。人的社会分工可以不同,身份可以不同,受教育程度也可以不同,但是对社会的责任感,是不可以不同的。就像林则徐诗中说的那样“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福祸趋避之”。所以,对所有危害社会利益的行为,每个人都应该挺身而出,做积极的斗争。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 点题 ]没有道德的人难教化。

  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

  [ 点题 ]本是不容偏离的大原则,原则之下总能找到最好的方法。

  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

  [ 点题 ]有不如无,差别只在文化上。文化是民族的灵魂,没有文化的民族便是没有灵魂的民族。

  [ 心得 ]没有文化的民族就像没有根基的流沙一样,没有立世的思想基础,是很难生存和发展的。文化是民族的灵魂。现在中国没有夷狄,是有共同文化基础的统一的中华民族。文化是具有纽带作用的。文化统一是可以促进民族统一的,而民族统一又是可以促进国家统一的。中华民族是一个统一的民族,各地经济上可以有差别,发展模式上可以有差别,但中华民族文化是无法割裂的,是没有差别的,对民族文化的认同心和归附心是不应该有差别的。文化的这个作用是经济、政治因素所无可替代的。

  季氏旅于泰山。子谓冉有曰:“女弗能救与?”对曰:“不能。”子曰:“呜呼!曾谓泰山不如林放乎?”

  [ 点题 ]迷失本性者,全赖自救,别人想救也救不了。

  [ 心得 ]泰山不仅是五岳之尊,而且在中国政治文化中是一个标志。古代天子,皇帝讲究自己“受命于天”,所以都把自己到泰山封禅,勒石刻碑,向天地昭告自己的功德作为荣耀。泰山的封禅最早起源于炎黄时代,到泰始皇的时候,正式形成封禅之制。

  季氏不知天高地厚到泰山上风光,自然也是抱着不可告人的政治目的的。所以,孔子才有此哀叹。林放,鲁国人。据推测也是一个通晓周礼的普通人。孔子的意思是说连一个普通人都知周礼,泰山之神更不会不知周礼,自然是不会接受季氏的。

  我们生活中也经常会遇到一些非常偏激执迷不悟的人,这些人是最难让人改变的,想把这些人从错误轨道拉回来是非常难的,一定要他自己吃到苦头才可以。

  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

  [ 点题 ]无争必无资源浪费,有争也必求公正。

  [ 心得 ]首先我们要知道孔子是不提倡争的。为什么呢?因为争就一定有输赢,一定有资源上的浪费。所以,孔子不提倡争。能以不争的方式实现社会资源的合理分配是孔子最想看到的局面,这就是以道德为手段的自觉实现。这个境界是最高的,能做到这样自然是最好的。但现实生活中是无法做到完全不争的,所以,孔子又说一定要争的话,一定要尊敬对方,谦虚礼让,公平竞争。比应说:比射术。双方一定先作揖行礼,然后上场,这在今天武术比赛场中也能看到,这就是周礼的沿袭。比赛结束后,也一定要举杯,敬酒,胜者谦让,负者恭敬,一定是和和气气的,决不是比赛下来,成了冤家仇人。这就是君子之争。

下一页 

唐诗宋词 全唐诗 唐诗300首 史记 孔子 孟子 四书五经 联系培训机构 联系培训师

感谢您访问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