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本站。
第一部分 公冶长第五(4) 5.12 子贡曰:“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我亦欲无加诸人。”子曰:“赐也,非尔所及也。” 子贡说:“我不想别人把(不义)强加给我,我也不想把(不义)强加于人。”孔子说:“赐啊,这不是你能做到的。” 这一章我觉得很费解,我还没太想明白。 5.13 子贡曰:“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 子贡说:“夫子讲诗书礼乐,是可以听到的。夫子讲性和天道,是很难听到的。” 子贡是圣门高徒,如果孔子讲性与天道,他定是可得而闻,这样讲或者是孔子只讲给少数人听,大多学者不得而闻,或者是夫子寓性与天道于文章之中,不是聪明特达不能听懂。 《论语》一书中言及性与天道的确实不多。《孟子》中则谆谆然言之不休。可以说孔子示之以端,想要学者深造而自得,孟子是悉以捐之,想要普及天下。孟子透彻,然而比不上孔子的深远。 5.14 子路有闻,未之能行,惟恐有闻。 子路听到一项道理,还没有实行的时候,生怕又听取新的道理。 子路急于行而不急于闻,这就是他所以为贤人。试想自己平时贪于知见,惰于实行,真是羞惭无地。 这一章文字也洗炼得到家了,我想了半天也没想出更好的文字来表达。 闻,还有名誉的意思。上海滩的帮派老大好象就称“闻人”。这样的话这章就是:子路有了名誉的话,如果没有实行,唯恐有名誉,《孟子》上说: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那里是“闻过则喜”,这里是“承誉则恐”,讲起来也很通顺。 5.15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子贡问道:“孔文子为什么得到‘文’这个谥号呢?”孔子说:“他做事勤敏,好学又虚心下问不以为耻,所以得谥为‘文’。” 这一章习惯上把“敏而好学”和“不耻下问”分作两下,其实“敏”是一层意思,好学不耻下问是一层意思,然而两个四字句念起来又那么顺口,所以这个句读就不好下结论了。 孔文子是卫国大夫,是个有问题的人,子贡之问是觉得这样的人不足以得“文”这个美谥,孔子就文论文,与人为善,足见其道大德宏。 5.16 子谓子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已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孔子说子产:“有四种君子之德:他为人谦恭,对国君礼敬,恩泽百姓,用民有度。” 这一章是孔子赞许子产。 子产相郑,宽猛相济,是一代良相,孔子常常称道的。然而现在似乎知名度不高,我记得以前我的同学李君考香港中文大学,有道题就是问子产相郑的,问我我也答不出多少来。历史就是如此,时间久了很多东西就会淡忘,我们父辈心目中神一样的人物,我们往往不怎么喜欢,然而孔圣人却又是历久弥新。 5.17 子曰:“晏平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 |
唐诗宋词 全唐诗 唐诗300首 史记 孔子 孟子 四书五经 联系培训机构 联系培训师
感谢您访问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