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rizontal rule

欢迎访问本站。

培训文摘下一页 管理培训:成功经理核心能力培训

强化职业培训提高民工就业技能

  民工荒话题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工资待遇低,权益缺乏保障是主要原因,而务工者自身技能达不到用工需求也是一个重要因素。从这个角度出发,多管齐下,也是一个现实的选择———今年春末夏初,中国的劳动力市场逆势偏转,令人诧异。“民工荒”取代“民工潮”,引人关注。点击鼠标,在百度搜索中输入“民工荒”,能看到2000多个关于民工荒的网页。网站、报刊、电视台等媒介分别从不同侧面报道民工荒的事实。搜狐网站还设有“聚焦民工荒”专栏。
  在种种造成民工荒的原因里,一定程度的技能性民工荒是大家公认的。劳务输出单位一致反映组织农村劳动力越来越难了。广西一劳动力市场劳务输出部负责人说:以往每个月至少可以组织3000名普工,现在每个月能组织200个符合条件的普工都很难了。相反地,在今年7月举行的首届全国职业中专学校校长与企业人力资源经理交流会上,企业普遍反映中技毕业生供不应求,校长说中技毕业生在挑选企业。
  用人素质提高,技工难招。现在各企业招聘的工种多数是初级技工,要求具备一定实践技能的操作工,而并非是所有人都能做的岗位。如电子装配工、缝纫工、印刷工、喷漆工、丝印工、焊接工、机械操作工等,都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和工作经验,不经过一定时间的培训是不能从事该项工作的。而农村新增的劳动力,大多是初中或高中毕业生,即使是少数中技学校的毕业生,因没有工作经验或专业不对口,也难以胜任此项工作。还有部分内地偏远山区的初级劳动力,有的还没有小学文化,有的小学毕业还听不懂普通话,沟通起来就十分困难,用人单位当然不会录用。我国当前人口数量大,劳动力总数多,但实际劳动能力相对较小,必须通过培训将理论上的劳动力转化为现实的劳动力。
  技能性民工荒是企业和社会长期忽视的结果。技能性民工作为普通劳动力,其实际价值多年来无法体现,也没有引起企业和社会的真正关注,他们是一个被冷落的群体。改革开放初期,普工供过于求,招聘容易;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奇缺,制约着企业的发展,企业和社会把目光聚焦在这些高级人才、核心骨干身上,注重高素质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的引进。各地都有高级人才引进办公室,人才引进管理规定,在住房条件、工资待遇等等方面优惠、优先、优厚。而占到总人数80%的普通劳动力,受供求关系的影响,长期以来很少有人注意,工资大大低于其应有的价值。最低工资是基本生活保障,而许多企业包括某些知名企业都以最低工资标准来发放普通员工的工资,很多企业每年盈利数千万元,而辛勤劳动的普通员工连生活都难以维持,出门辛苦在外,连自己都养活不了,更不要说看病、赡养老人、扶养小孩了,这种恶劣的生活处境,民工荒当然会发生,更不用说技工荒了。
  由此可见,技能性民工荒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劳动者个人维权意识增强的表现。解决技能性民工荒,助推经济、社会、劳动者个人素质迈上新台阶,需要方方面面的努力。
  加大民工岗位培训力度。通过职业技能培训不仅可以提高现有劳动力的劳动生产率,还可以将非劳动力或潜在的劳动力转化为现实的劳动力。农业部等六部委联合制定的《2003-2010年全国农民工培训规划》和今年启动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对千百万农民工进行岗位培训,强化职业技能教育。此举不仅可以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还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技能性民工荒问题,增加农民收入,实现扶贫、助困、培训、就业一体化,因而被广大农民赞誉为“富脑袋”、“富口袋”的富民工程。
  订单式培养专业对口人才。学校是人才培养的摇篮,企业是人才成长的基地。校企紧密结合,共同培养人才,才能整体提高社会的劳动力素质,促进社会的发展。民工荒在很大程度上是技工荒,校企联合,大力发展职业技能教育,是解决技工荒的必由之路。培养技工,单靠职业技校,培养的人才没有实践经验,难以满足企业的用工要求;完全靠企业来培养技工,缺少系统理论指导,速度慢、效果差。只有校企联合,理论联系实践,学校为技工人才的培养奠定基础,企业为技工人才的成长提供舞台,学校的教师做企业的顾问,研究技工的培养方向;企业的专家做学校的客座教授,为学生传授实践技能,校企联合,优势互补,才能培训就业一体化,将知识转化为生产力,推动社会的发展。劳动生产率提高了,生产单位产品的劳动量就会降低,劳动力的需求量就会减少,民工荒就会得到缓解。
  提高民工待遇。企业的利润和社会的财富都是广大劳动者共同创造的,劳动者应分享社会的发展成果,获得相应的劳动报酬。当前的民工工资实在太低了,各地的最低工资标准大多是300—400元。有学者认为,在生产、生活环境良好的情况下,当前民工的工资大约在600—1000元才比较符合社会现实。民工荒的发生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最低工资标准太低惹的祸,员工每月的纯收入几乎都是靠加班费来获取。在这方面,政府更应该加强宏观调控。
  保障合法权益。当前面向民工的劳务市场还相对落后,还处在初级阶段,劳动执法监督也没有做到位。有些干部存在地方保护的思想,处理违反劳动法事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民工苦于生活无出路,加上文化程度低,法律知识少,法律观念淡薄,明知道发生了侵权行为,也只好忍气吞声,最多是走为上策,只有极少数民工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才找到劳动仲裁部门解决。对劳务中介机构要严格审批、加强监察。湖北宜昌职介实行赔偿制,为民工撑起安全伞,这种做法值得借鉴。民工的权益有了保障,外出打工的民工自然会增多。

更多

培训文摘

培训网-培训阳光工程

感谢您访问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