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本站。
“三驾马车”驱动共青人才队伍建设
在上世纪末,共青由于体制机制性障碍?熏人才流失严重与人才引进困难之间形成的矛盾愈演愈烈。直到2002年,在省、市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共青体制得到基本理顺,开发区真正由“虚”变“实”,该区大胆创新,破解阻碍发展的人才匮乏难题,走出了一条“利用高校扩大人才来源、借助培训夯实人才基础、创新体制更新用人理念”的人才工作新路。
利用大学效应带动人才加盟
在共青开发区的南昌大学鄱阳湖校区、南昌理工学院共青校区两所大学在校师生超过2万人。该区积极与校方接洽,力主两所大学与区内优势产业对接“联姻”,将产学研一体化教育理论贯彻在办学全过程中。2006年,该区组织人事部门牵线搭桥,促成鸭鸭集团责任有限公司和南昌大学共青学院科研人才联姻,实现了社会经济效益双赢共进。鸭鸭集团和南昌大学在共青学院共投资500余万元建设服装开发研究所,利用这个平台引进11位硕士以上学位的服装专业优秀人才来到共青,共青学院增设服装设计专业本科班一个,首期面向全国招生100人。
南昌理工学院将培养目标定位在培养高级“蓝领”和其他实用性人才上,共青学院开动“校企直通车”,校企联合每年举办一次校企恳谈会,校方邀请各企业主座谈,了解企业急需什么样的人才,短缺什么样的技术工人,采取“定单式”培养模式,按需施教,增强了招生就业的针对性和方向性,吸引了生源,又为共青当地企业发展输送了人才,达到了互利互惠的最佳效果。
整合各类资源培训基础人才
该区围绕做强做大服装纺织、旅游休闲、教育与高新三大优势产业,整合一切积极可用的社会资源,探索多元化培训渠道,开展了一系列提升员工素质工程。一方面借用民政部门对“两江”移民进行培训的机会,组织全区村干部、种养大户、种养能手参加了他们举办的现代农业开发和农村实用科技培训班。2006年?熏该班在共青办了3期,培训324人次;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区内各企业培训新员工的机会,组织大批下岗工人进行挂靠培训,既安排了再就业岗位,又缓解了企业招收员工不足的矛盾。
在对一线人才进行技能培训的同时,该区还利用共青团中央在这里每年举办“青年企业家论坛”年会的机会,让机关干部和各企业主同参会企业家零距离接触。充分利用共青城的城市知名度,邀请专家讲学,开阔干部职工的眼界。
加大体制创新拓宽用才理念
为了缓解加快发展与人才紧缺的矛盾,共青开发区创新方法,打破人才单位所有制,实行人才资源社会共享,缓解人才供求矛盾,利用“外脑”服务本地发展,在“请、引、聘”等方面做文章。充分利用共青城的品牌优势和政治优势,请政界要人、知名学者担任发展改革高级咨询委员会主任、顾问等职。该区聘请了原商务部副部长胡平同志担任共青城科学发展高级咨询委员会主任。利用共青城的品牌优势,用事业引人才加盟共青事业。江西英语教学权威、原南昌大学外语学院赵国杰院长退居二线后,该区邀请他来南昌大学共青学院担任院长一职,为他提供了发挥余热的平台,由他组阁的学院领导班子同时吸引了18名高级学者担任中层干部。现在南昌大学共青学院的外语专业成了该校的优势专业,学生每年外语专业四、六级通过率超过了校本部。由于共青体制不顺的矛盾,无法按规定招录公务员,该区探索实行采取“户口不迁、关系不转、双向选择、合同约束”的柔性聘用人才方式。2004年,成功面向全社会招聘机关工作人员21人,其中本科以上学历14人,专科学历7人,采取一年一聘的合同约束方式也使他们有安全感和稳定感。
更多
感谢您访问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