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本站。
青年报:培训中心“变脸”的多重悖论
邓海建
党政机关培训中心悄悄变成豪华宾馆。近些年来,全国各地党政机关纷纷兴建“培训中心”,这本来是着眼于提高干部职工队伍素质,建立学习型社会的好事。但记者调查后却发现,其中的一些培训中心成为集餐饮、住宿、娱乐、休闲、培训等为一体的豪华宾馆,一部分“培训中心”滋生出大量腐败。
眼下的“培训中心”一词,其语言逻辑上的教室、图书馆、阅览室及教职工宿舍等基本设施与实际情况已难相符,取而代之的是星级标准客房、国际标准游泳馆、进口保龄球房、甚或还有桑拿、歌舞厅、美容院。这样的“培训中心”,其“培训对象”和“培训内容”总让民众有所猜疑。
机关所办的“培训中心”是计划经济体制下,因为“第三产业”不发达,职能部门为了解决人员来往接待、开展培训业务而设。时至今日,这种“政府办社会、企业办社会”的“小辫子”异化成了体制外的团体庭院、甚至是滋生腐败的温床,和“节约型社会”背离太远。类似的挂羊头卖狗肉的机构还有某些“招待所”、“疗养院”等等,在这些机构明晃晃地“变脸”背后,昭示着这一领域的多重悖论。
首先,政府是公共利益的代表,不应在制度设计之外的“安全港”经营自己的特殊利益,尤其是在市场经济的舞台上,政府兴办“三产”无异于“与民争利”,与现代政府的“有限职能、对等责任”背道而驰。这些“培训中心”为招揽业务,打着“内部接待”的幌子,在享受相关税收优惠政策的庇护下,事实上却和社会其它服务单位一样对外经营,导致了市场竞争的不平等,背离了经济正义。
其次,就算这些“培训中心”远离市场竞争,由于其重点是“对内服务”,故许多设施难免常年闲置,造成公共资源的浪费,而在其高成本的投入下,运营开销巨大,这笔钱谁来埋单呢?
更值得警惕的是,少数“培训中心”已然成为某些单位负责人吃喝玩乐的逍遥地,甚至当成了转移资金、利润的渠道,为腐败提供了制度外的土壤。
“楼堂馆所”式的“培训中心”是到寿终正寝的时候了,政府只有把这层该剥的“皮”剥掉了,才能更有利于自身的廉洁作为和效能提升,更有利于整个大的社会环境、市场环境的规范和成长。政府的“培训”等服务内容用不着事必躬亲,公务接待完全可以走市场化的路子,否则,一些“培训中心”迟早会变成尖锐的举报信瞄准的目标。
更多
感谢您访问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