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本站。
如何制定培训计划
李剑
在完成了培训需求调研之后,就要制定年度培训计划。在制定培训计划时,除了要参考《年度培训需求调研报告》以外,还要参考企业的其他与培训有关制度和规定。比如有的企业有《培训制度》,有的企业根据ISO9000的要求制定了标准的《培训程序》。这些都是制定培训计划的依据。
一、培训预算
1、预算的确定
在制定培训计划时,首先要考虑预算问题。如果企业的培训预算不能够支持培训计划,培训计划制定得再漂亮也没有意义。
对于推行了预算管理的企业,对培训预算就会更加在意。
培训预算问题,不同的企业处理方式也不尽相同,一般而言有以下三种处理方式:
·有些企业会先制定培训计划,根据计划的要求推算出培训预算,然后再根据企业的实际承受能力,再对预算进行调整。
·有些预算管理较严格的企业,可能会事先划定培训预算的范围,比如按企业上年度纯利润的5%计算,或者按人均1000元/年计算等等,人力资源部门要根据企业既定的培训预算来制定培训计划。
·还有些企业实现划定人力资源部门全年的费用总额,费用总额包括招聘费用、培训费用、社会保障费用、体检费用等人力资源部门全年的所有费用。其中培训费用的额度可以由人力资源部门自行分配。
在企业中,人力资源部门该"如何准确的确定预算?",或者"培训预算在企业总预算中占多大的比例最为合适?",这类问题确实不好回答。因为我们很难对培训的效果进行量化评估,也很难将培训的作用与企业利润增长准确地联系起来。
最通常的做法是参考同行业关于培训预算的数据。首先是同行业企业培训预算的平均数据,人事经理可以与同行业中的同行关于培训预算问题进行一次沟通,相互了解一下对方企业的情况,然后取平均值(由于各企业的规模不同,建议取人均培训预算)。另外,同行业优秀企业的培训预算数据也很重要,将平均培训预算与优秀企业培训预算相比较,就可以看出培训费用对企业发展的贡献。
上述方法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但它无法精确的确定出本企业的培训预算。
如果企业有历史培训预算的数据,参考这些数据会更加有意义。
2、预算的分配
虽然在确定培训预算时,可能会采用人均培训预算的方式,但是在预算的分配时,往往不会人均平摊。有些企业会将70%的培训费用花在30%的员工身上,甚至将80%的费用用于10%--20%人员的培训。
企业一般都会将培训预算向公司高级经理和骨干员工倾斜,这样做是合适的。因为很多企业中80%的效益是由20%的员工带来的。另外,高级经理及骨干员工提高了管理及技术水平,可以有效地带动普通员工提高工作能力,这种从上向下推动远比由普通员工从下向上推动要容易得多。
这种培训预算的不平均性,可能会导致普通员工的不满。所以在公布预算分配时,最好以部门或培训项目来分配,人均分配数额仅作为培训预算的一种计算方法。
对于管理类的培训,培训预算应重点集中在企业的高层经理上。这主要和管理本身的特性有关,因为只有企业的高级经理才能成为企业管理理念的传播者和管理方法的创新者。对于中层管理者和普通员工而言,他们更倾向于去适应自己上级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所以提高高层经理的管理水平对提高企业整体的管理水平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对于技术类培训,培训预算应该集中在公司骨干技术人员身上。技术培训的投资会使技术骨干们获得获得个人能力的成长,这是对技术骨干最有效的激励。另外,技术骨干由于对技术非常精通,所以技术骨干再将自己的所学向其他技术人员进行内部传播时,成功率较高。
3、解决预算与计划的冲突
培训预算往往会与培训计划产生冲突,最主要的冲突是培训预算无法完成培训计划所涉及的培训,当然也会有培训预算费用花不完的情况。我们这里只讨论前者。
当企业需要费用紧缩时,往往会首先想到削减培训预算。让企业培训经理最头疼的事情可能就是要用削减后的培训预算去完成原定的培训计划。解决这个问题最有效的办法是加强企业内部培训,要知道,企业内训的费用只是外训的一个零头。
加强企业内训,关键是在企业中寻找到知识的传播者,并在企业内部建立起知识传播机制。有时,我们所需要进行的一些培训,在企业内部就可以找到培训讲师,如果我们把这些员工稍加培训,就可以发挥很大的效用。另外,在进行外派培训时,我们可以让受训人员及时将培训内容在企业内部传播。
加强内训,一方面可以大幅度地降低培训成本,另一方面可以加强外派培训人员的责任感(由于需要内部讲授)。
二、培训分类
1、培训类型
根据培训的内容不同,我们可以将不同培训项目归纳为不同的培训类型,这样更有利于对培训进行统一安排和管理,节约企业资源。比如企业的销售部和技术支持部都需要对本公司的产品知识进行培训,如果我们将"产品培训"安排在一起进行,可以降低培训成本。对于IT企业而言,我们可以将培训分为以下类型:
管理类:企业管理、质量管理
岗前类:岗前管理、岗前技术
技术类:技术管理、实用技术、技术前瞻
产品类:A产品、B产品
工程类:网络技术、网络认证
市场类:商务知识、营销知识、销售策略
其中管理类、岗前类、产品类、市场类培训以内部培训为主,技术类、工程类培训以外训为主。
2、培训方式
对于不同的培训项目,我们可以采取不同的培训方式。大体而言,我们可以将培训方式分为以下六类:
交 流:由相关人员组织,大家就感兴趣的话题自由发表意见;
内部讲座:由企业员工进行讲授;
外聘讲座:聘请专家来企业讲授;
外 派:企业派员工外出参加培训;
认 证:企业派员工外出参加培训,并参加相关考试,取得认证;
案例讨论:通过对工作中的实际案例进行讨论及分析,明确工作规则,提高工作技能。
3、培训级别
根据培训的范围不同,我们可以将培训分为公司级培训和部门级培训两类。
公司级培训主要是面向全公司的培训,如岗前培训、内部管理培训、质量体系培训等等,由公司人力资源部门统一负责。
部门级培训主要是针对部门内部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由人力资源部门协助相关部门进行组织安排。
三、培训计划的制定
1、先公司,后部门
在制定培训计划时,可以先制定公司级培训计划,然后再制定部门级培训计划。公司级培训计划主要包括岗前管理培训、岗前技术培训、质量管理培训、企业管理培训等培训计划。
部门级培训计划根据部门的培训需求制定。
开发部门可以包括技术管理培训、应用技术培训、技术前瞻培训等;
技术支持部门可以包括应用技术培训、公司产品知识培训、代理产品知识培训、工程管理培训、网络认证培训等;
销售部可以包括公司产品知识培训、销售策略培训、商务知识培训等;
营销部可以包括公司产品知识培训、营销知识培训、营销策略培训等;
信息管理部以网络技术培训为主;
通过公司级培训计划将具有共性的培训组织到一起来进行,可以有效地降低培训成本。再制定部门级培训计划时,要结合部门员工与岗位知识和技能要求的差距来进行。公司级培训计划制定完毕后,再根据公司级计划制定部门级计划就会更加有的放矢。当部门级计划讨论拖延时,不影响公司级培训计划的实施。
2、明确各培训项目信息
培训项目信息包括培训月份、培训类型、培训名称、培训方式、参加人员范围、重点参加人员、费用预算等。对于重点参加人员,在培训后要进行考核。
3、与部门讨论
部门级的培训计划要与各部门经理进行讨论。在讨论中,各部门经理可能会提出增加培训内容和培训预算。培训预算要严格控制,但培训内容可以增加,当然主要通过内训的方式解决。另外,培训经理要向部门经理讲清楚:部门级培训由培训经理协助部门进行,而不是由培训经理全权负责。否则在培训实施过程中容易出现管理纠纷。
4、告诉当事人
在培训需求调研中会发现一些工作能力与岗位要求不相符的员工(主要是"工作态度好,工作技能不符合"的第三区员工),公司除了在培训计划中将他们作为"重点培训参与人员"以外,最好将"工作技能不合格"的信息告诉当事人,让他们有一种培训压力。这样会使他们更加积极主动的参加培训。
更多
感谢您访问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