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本站。
西周帝王简介
西周,公元前1121~前771年,共350年。周朝分西周、东周两个时期。西周从公元前11世纪周文王灭商后开始,建都于镐(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南沣水东岸),到公元前771年申侯联合犬戎攻杀周幽王。东周从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到洛邑(今河南省洛阳市)开始,至公元前256年为秦所灭。历史上称平王东迁以前为西周,以后为东周。西周为我国奴隶社会的发达时期。共有12个王,其中病死的9王,国亡被追杀的1王,被人民暴动驱逐出都城凄凉而死的1王,被人民设计淹死的1王。所附的周文王为病死。
周武王,名姬发,生卒年不详。文王次子,文王死后继位,在位3年,病死,葬于毕原。姬发,因文王长子伯邑考被商纣王残杀,所以,文王死后,由他位。
姬发继位后,继续用姜子牙为国相,以兄弟周公旦、召公为助手,进一步整顿内政,增强军力,准备继承文王遗志,攻灭商纣王。第二年,姬发在盟津(今河南省孟县南)大会诸侯,检阅军容,到会者有800多个小国诸侯,一起举行伐商演习。由于时机未到,武王没有出兵攻商。两年后的春天,姬发见时机成熟,亲自率领本部主力,联合各小国兵力,在正月甲子日誓师,从盟津出发,攻入商国,在牧野大败商军后攻入朝歌,灭亡商朝,建立西周,定都镐京(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南),号称宗周。
“武王伐纣”是我国历史上一件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它发生于什么时候呢?从汉代的刘歆到当代的史学家、天文学家,众说纷坛,莫衷一是,有近20种说法。有一种独特的看法认为,《淮南子·兵略训》曾说:武王伐纣,东面而迎岁,至汜而水,慧星出而授殷人其柄。意思是,武王伐纣时,岁星(即木星)出现在东方的天空,同时还有慧星出现,头向着东方,根据公元1910年哈雷慧星的出现和它回归地球的周期时间,逆推40次回归过近日点,发现在公元前1057年,哈雷慧星正好回归地球,其天象恰好与《淮南子·兵略训》的记载符合,所以,武王伐纣的年代应是公元前1057年。这一种看法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学者接受。
姬发灭商后几天,登上小山俯看商的都城朝歌,见朝歌建筑雄伟,心想如此强盛的商朝,延续了数百年之久,只因为失去了民心,顷该之间就被灭亡。而周还刚刚立国,反对、敌视它的人还很多,危机四伏,禁不住忧心忡忡。为了巩固和扩大周朝的势力,姬发以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分封亲属和功臣,让他们建立诸侯国,封神农的后代于焦,黄帝的后代于祝,尧的后代于蓟,舜的后代于陈,大禹的后代于杞,姜子牙封于营丘(今山东省淄博市)为齐国;周公旦封于典阜(今山东省典阜县)为鲁国;召公封于蓟丘(今北京)为燕国……为了安抚商朝的残余势力,姬发又将纣王子武庚封为殷侯,留在殷都,并派兄弟管叔鲜、蔡叔度、霍叔处去监视他,称为三监。
西周建国后的第三年,姬发在天下未宁的形势下病死在镐京。姬发死后的庙号为武王。尚书中的泰誓,牧誓,诗经中的召南甘棠等20几篇文献中,都记载有武王的言行事迹。
周成王,名姬诵,生卒年不详。武王子,武王死后继位,在位37年,病死,终年50岁。葬于毕原。姬诵继位时,年仅13岁,由叔父周公旦摄理政事。
文王第三子管叔鲜和第五子蔡叔度见周公代行天子职务,心怀妒忌,就传出流言蜚语,说周公企图夺取王位。商纣王之子,封于殷的殷君武庚就乘机拉拢管叔鲜和蔡叔度,联络淮夷,一起举兵反叛。周公出师东征,经过3年苦战,终于杀死了武庚和管叔鲜,俘虏和放逐了蔡叔度,从而平定了叛乱,安定了大局。
周公平定武庚、管、蔡之乱后,便将他们所管辖的殷遗民一分为二,一部分封给了商纣王的哥哥微子启,封于商丘,国号宋。另一部分则分给成王的叔父康叔,封于殷商故墟,国号卫。
姬诵亲政后,继续大封诸侯,以拱卫周王室,同时加强对新征服地区的统治,建立起以周王室为主干的宗法制度。在位后期,政治清明,人民安居乐业,对他的颂声四起。
后来,姬诵病倒,担心儿子姬钊不能胜任国事,就命召公、毕公用心辅佐。从此,这种帝王临终前将嗣君托付给宗室或大臣的命令,就称之为顾命,受托付的宗室或大臣称之为顾命大臣。不久,姬诵病死。姬诵死后的庙号为成王。
周康王,名姬钊,生卒年不详。成王子,成王死后继位,在位26年,病死,葬于毕原。姬钊继位时,召公、毕公为他举行了隆重的登基仪式。召公、毕公还率领诸侯。陪姬钊来到祖庙,把文王、武王创业的艰辛告诉康王,又作了一篇文章,告诫姬钊要节俭寡欲,勤理国事,守住祖先的基业。
姬钊在位时,不断攻伐鬼方(今陕西省西北部)和东南各地,掠夺奴隶和土地,分赏给诸侯、大夫。在一次大战中,周军俘虏了犬戎兵士13000多人,为了庆祝胜利,姬钊赏给参战的贵族孟以1700多俘虏,作为奴隶使用,并将此事用文字铸在鼎上,这只重500多斤的鼎在清朝中期被发掘出来,至今还陈列在北京的中国历史博物馆里。
姬钊在位期间,国力强盛,天下统一,经济、文化繁荣,社会安定,史书载,“成康之际,天下安宁,刑错四十余年不用”。后世将这段时期和成王末年的统治誉称为“成康之治”。姬钊死后的庙号为康王。
周昭王,名姬瑕,生卒年不详。康王子,康王死后继位。在位19年,因扰害百姓而被船民设计淹死。葬于少室山(今河南省登封县嵩山中的少室山)。
姬瑕自幼养尊处优。即位后又没有贤能的大臣劝谏、辅佐,所以生活很快就奢侈荒唐起来。他酷爱奇花异草,飞禽走兽。不少佞臣就投其所好,今天奉献珍禽,明天贡上异兽,以博取赏赐和升官。有时,姬瑕一听得什么地方有珍禽异兽,立刻扔下朝政不顾,赶去捕猎。弄得政治昏暗,国力衰落,有些诸侯了开始不大听人他的命令,中断了贡奉,昭王还是毫不检点,一味对他们出兵讨伐,劳民伤财。
姬瑕即位后的第十九年,臣下在奏告说,南方有一名为越裳氏的部落,出产一种羽毛洁白、肉味鲜美的珍禽,名叫白雉鸡,成王时,越裳氏常拿来进贡,如今南方的楚国强盛起来,不再听命于天子,交通阻隔,越裳氏也就中断了进贡。姬瑕大怒,马上亲自统领大军南征楚国,一路上强征人民运输粮草,撑船拉纤,供应精美的食品和醇酒,征用了渔民的船只,用完了还要将船凿沉。人民怨声四起。
姬瑕渡过汉水,进攻楚国都城丹阳(今湖北省枝江县),屡攻不克。恰巧楚王担心敌不过周天子,派人前来请罪。昭王就顺水推舟,斥责了楚王一番,然后在楚国境内抢劫了百姓的大批财物,声称战胜而班师回朝。
姬瑕一路游猎,回到汉水边上,命令部下再次强征民船,船民含愤挑出了一些船只,将它们拆散了再用胶水粘合起来,又用彩色图案氢痕迹掩盖起来。让姬瑕的部下将这些船抢走。姬瑕和将士登上船只,装满了车、马、财物,启船过河,船行到江心,胶水经江水浸泡溶解,船板纷纷散裂,船只下沉,姬瑕和随身大臣也跌落在江中,姬瑕不识水性,穿着又很笨重,落水后挣扎了几下就直往下沉,姬瑕的车夫辛游靡熟识水性,力气又大,拼命游过去救驾,无奈江面上浮满了人、马、物品。等他一一排开,好容易游过去拉住姬瑕,姬瑕已不省人事,等拉上岸来,姬瑕已经腹胀如鼓,气绝身亡,大臣们觉得姬瑕这样死不体面,不能公布真相,就草草地将他埋葬,并对外谎称是急病而死的。姬瑕死后的庙号为昭王。
周穆王,名姬满,生卒年不详,昭王子。昭王死后继位。病死,葬于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南25里处。姬满在位期间,命甫侯制定《甫刑》,又出兵征伐楚国,直达九江。后来又联楚灭徐,西征犬戎,俘获犬戎五王,将犬戎的一些部落迁到太原(今山西省西南部),开辟了通向西北的大道。
不久,姬满开始西巡。据说姬满曾以造父为国夫,驾着8匹千里马,带着7队选拔出来的勇士,携带供沿途赏赐用的大量珍宝,先北游到今天的内蒙古境内,再折向西巡,经过了今天新疆境内的许多名山大川,到了西王母国,受到了西王母的隆重接待。西王母在瑶池为姬满设宴,饮酒吟诗,共颂友谊,又登演山眺望远景,姬满还在山顶大石上刻了“西王母之国”五个大字,和西王母一起种了一棵槐树,作为纪念。然后,姬满继续西进到大旷原(今中亚细亚的吉尔吉斯草原),采集了许多禽异兽后,返程东归,回到镐京。
姬满西巡历时两年多,行程35000多里,是历史上伟大的壮举。沿途经过许多邦国,受到各地人民的热情招待。这说明我国的地域当时已经相当辽阔,中原的华夏族和西部各族之间,很早就相互友好,关系密切,共同创造着中国的文明。姬满病死于南郑(今陕西省渭南县)祗宫。姬满病死后的庙号为穆王。
周共王,名姬黳扈,生卒年不详。穆王子,穆王死后继位。在位12年,病死,葬于毕原。姬黳扈继位时,国家因穆王远游,耗费了巨量财富,弄得国家财政十分空虚,经济上渐渐难以支持。但是,在许多场合又不得不维持着天子的架子。如为了表示赏罚分明,共王不得不将都城附近的土地陆继分封给诸侯和大夫,使自己直接支配的地域越来越小,收入越来越少。周王朝开始衰落下去。姬病死后的庙号为共王。
周懿王,名姬坚,生卒年不详。共王子,共王病死后继位。在位10年,病死,葬处不明。 姬坚生性懦弱,继位后政治日趋腐败,国势更加衰落,由于西戎屡次进攻,他被迫将都城迁往槐里(今陕西省举平县东南)。姬坚死后的庙号为懿王。
周孝王,名姬辟方,生卒年不详,共王弟,懿王叔。懿王病死后夺位。在位10年,病死,葬处不明。懿王病死,理应由太子姬燮继位,但是太子懦弱无能,能干的姬辟方就乘机夺取了王位。姬辟方即位后,一心试图复举周朝。他先振兴军力,在汧水、渭水之间的草原上开辟了一个大牧场,用重金招募行家来养马。有个应募者名叫非子,养的马匹匹膘肥腿壮,一年下来,马的匹数增加了一倍多,姬辟方十分满意,就将秦地几十里的土地封给他,做了附庸于邻近大诸侯的小国国君,这就是日后统一中国的秦朝的发源地。但姬辟方没有能等到实现振兴周室的理想,就病死了。姬辟方死后的庙号为孝王
周夷王,名姬燮,生卒年不详。懿王子,孝王侄孙。孝王死后继位。在位30年,病死,葬处不明。姬燮,原为懿王太子,懿王死,就由他继位,但他懦弱无能,被懿王叔孝王夺取了王位。孝王病死,诸侯又依据父子子继的定例,扶立他为帝。
姬燮对诸侯十分感激,一改以前天子站在堂上受诸侯礼拜的惯例,变为朝见时步下堂来和诸侯相见,天子的威严了就大为下降。他在位朝间,被穆王迁居太原一带的犬戎不断地反叛,姬几次派兵征讨,都未能根除。姬燮继位后的第三十年,病倒,立子姬胡为太子。 翌年姬病死。姬燮死后的庙号为夷王。
周厉王,名姬胡(?~前828年),夷王子。夷王病死后继位。在位37年,在“国人暴动”中被驱逐出都城,后凄凉病殁于彘(今山西省霍县),葬于彘。姬胡继位后,认为父亲夷王在位时,对诸侯大夫过于宽和,决心以严酷的手段来慑报臣下。不久,他就借故烹杀了齐哀公。
姬胡又贪财好利,千方百计地搜刮人民。有一个臣子叫荣夷公,教唆厉王对山林川泽的物产实行“专利”,由天子直接控制,不准平民(国人)进山林川泽谋生。姬胡听了很中意,置大臣的规劝和平民的反对于不顾,推行了“专利”。平民被断了生路,怨声四起,纷纷咒骂。姬胡又派了一个佞臣卫巫于监视百姓,将许多不满“专利”的平民捕来杀死。后来连不少没有发过怨言的平民也被杀死。弄得亲友熟人在路上遇到了都不敢互相招呼,只能看上一眼,使都城变得死气沉沉。姬胡却还自以为得计,得意洋洋地说:“我自有办法叫百姓不敢诽谤我。”大臣召公劝戒说:“这样堵住人民的嘴,就象堵住了一条河。河一旦决口,要造成灭顶之灾;人民的嘴被堵住了,带来的危害远甚于河水。治水要采用疏导的办法,治民要让天下人畅所欲言,然后采纳其中好的建议。这样,天子处理国政就少差错了。”姬胡听了不以为然地说:“我是堂堂天子,那些无知的愚民只能遵从我的命令,怎么能让他们随便议论!”仍然一意孤行,实行暴政。
公元前841年的一天,都城四郊的国人自发地集结起来,手持木棍,农具作武器,从四面八方扑向都城的王宫,要向姬胡讨还血债。姬胡听到由远而近的愤怒的呼喊声,忙命令调兵镇压。臣下回答说:“我们周朝寓兵于农,农民就是兵,兵就是农民。现在农民暴动了,还能调集谁呢?”姬胡这才知道大祸临头,匆忙带着宫眷步行逃出都城,沿渭水朝东北方向日夜不停地逃到远离都城的彘,筑室居住了下来。 都城中的平民在大臣周公、召公的极力劝解下,终于平息了一些怨恨,纷纷离去。周公和召公根据贵族们的推举,暂时代理政事,重要政务由六卿合议。这种政体,称为共和(一说由共伯和代行天子职务)。这一次以都城四郊的平民为主体的暴动,历史上称为“国人暴动”。这一年,历史上称为“共和元年”。
由于《史记》一书由共和元年(公元前841年)开始系年记事,因此国人暴动、厉王被逐、“共和行政”建立的这一年,就被视为中国历史有确切年代记载的开始。“国人暴动”有力地打击了西周奴隶制王朝,动摇了西周奴隶主的统治,西周更快地衰落了下去。逐步出现了分崩离析的局面。
姬胡逃到了彘后,派臣子凡伯回都城镐京探听消息。凡伯见暴动已经平息,就和周公、召公商议,准备接姬胡回都复位。但是,人民对姬胡十分憎恨,坚决不允许他回来。周公、召公怕再次触怒人民,激起暴动,被迫打消了这个念头。凡伯回到彘奏明情由,姬胡无可奈何,只好在彘定居。彘在汾水之畔,周人因此又称姬胡为汾王。姬胡到了这步田地,一切天子的享受都失去了,每年仅仅由周公、召公派人送些衣服、日用品给他维持生计。他想起昔日的尊荣,郁闷不解,凄凉地度过了14年后病死。姬胡死后的庙号为厉王。
周宣王,名姬静(公元前?~前782年)。厉王子,厉王死后继位,在位46年,中风而死。葬处不明。姬静,厉王子,厉王在位时被立为太子。国人暴动时,他闻声逃入召公府宅避藏。国人发现,赶来包围了府宅,要召公要他交出来。召公尽力劝说国人饶恕太子,国人不允,拥入宅中搜捕。召公赶入内室,命他自己的儿子与太子对换服装,忍痛将儿子推出来交给了国人。国人不辨真假,当即将假太子揍死后离去。姬静就冒充召公的儿子隐藏了下来。厉王病死后,周公、召公利用迷信平服了民怒,扶姬静继位。
姬静出于患难之中,以父王的下场为戒,在继位初期能虚心谨慎,勤理国政。
在政治上,他不独断专行,有事同臣下商议。当时铸的一件铜器“毛公鼎”上记载着他的话,说凡他发出的政令,必须有毛公的签字才有效;他又整顿吏治,申令各级官吏不利贪财、酗酒、欺压百姓。
在经济上,他取消了厉王时期的专利政策,放宽对山林川泽的控制;他一上台就宣布废除奴隶制的籍田制,允许将公田分给奴隶耕种而收取实物。
在军事上,为了解除自西周中期以来四周少数民族不断内犯的军事威胁,也为了转移国内视线,他重振军旅,命令尹吉甫、南仲等大臣统兵击退了西北一些少数民族的进攻,征伐东方的徐戎、南方的楚和西方的戎。
他还效法周武王、周成王分封诸侯,以拱卫王室。他将弟弟友封于郑(今陕西省华县东),就是日后的郑国;将舅舅申伯封于谢(今河南省南阳县内),称为申侯。
这些措施暂时缓和了内外矛盾,周王朝的统治呈现出一时巩固的现象,被史家称为“宣王中兴”。
其实,在中兴的表面现象下面,周王室的各种社会矛盾仍在发展。有的诸侯这时已不肯出力拱卫王室,有的甚至起兵叛乱。当时的铜器“禹鼎”上记载了原臣属于周朝的噩侯,联合东夷和南淮夷进攻周王室,直打到成周(今河南省洛阳市)附近,姬静倾全国的兵力——西六师和殷八师进行抵抗,王师却惧怕敌人面畏缩不前,最后不利不借助一些诸侯的力量,才勉强取胜。这说明周王朝军队的战斗力已经衰落了。到了姬静在位的后期,对外战争屡遭失败。公元前789年,王师伐姜戎,战于千亩(今山西省介休县南),王师丧失殆尽,姬静几乎被俘。
姬静到了晚年,渐渐固执已见,不纳忠谏。为了显示自己的威风,他硬逼鲁国废长立幼。鲁人不服,他就兴兵讨伐,使鲁国几世陷于混乱,并且破坏了周朝传位于嫡长子的宗法制度,引起了同姓诸侯间的不睦,诸侯们对姬静了更加不满。在君臣之间,他了变得专断无理。一次,大夫杜伯为了一件小事触怒了姬静。姬静下令要杀死他,杜伯的老朋友左儒急忙上前谏阻。姬静更加发怒,斥责说:“你只知有朋友,不知有国君,是何道理”。左儒答说:“国君有理,臣应当顺从国君;朋友有理,臣应该支持朋友。现在杜伯并没有罪过,不应该问斩,所以,臣劝谏大王勿杀杜伯。”姬静恼怒说:“我偏要杀他,你又能怎么样?”左儒说:“臣愿陪杜伯同死。”姬静说:“我偏偏不让你死,看你怎么样去和他同死”。说罢,喝令左右把杜伯推出去斩了。左儒又气又羞,回到宅第自刎而死,引起了臣下的惊恐和混乱。
事后,姬静冷静下来,感到自己未免太过分了,暗暗悔恨,又不好明说,以致寝食不安,得了一种怔忡症。不久,姬静病情好转了些,带着臣下外出游猎,借以散心,游猎中,他忽然在车上大叫一声,往后就倒,昏迷了过去。左右慌忙将他送回宫中,几经医治无效,几天后死去。后来,就流传开一种说法,说姬静打猎时,忽然看见杜伯从路的左边钻出来,身穿红衣,头戴红冠,手持一张红弓,搭上一支红箭,射中了姬静的要害,夺去了他的性命。这自然是迷信之言。姬静可能是死于中风,也有人说他是由于征战失利,忧郁而死。姬静死后的庙号为宣王。
周幽王,名姬宫涅(公元前?~前771年)。宣王子,被立为太子。宣王死后继位,在位11年。国亡,被犬戎追杀于骊山(今陕西省临潼县城东南)下,葬于骊山脚下。
姬宫涅继位时,关中一带发生大地震,加以连年旱灾,使民众饥寒交迫、流离失所,社会动荡不安。政局不稳,生产凋敝,国力衰竭,姬宫涅不思挽救周朝于危亡,奋发图强,反而重用佞臣虢石父,盘剥百姓,激化了阶级矛盾;又对外攻伐西戎而大败。
姬宫涅是个荒淫无道的昏君。据载,幽王不爱江山爱美人,他宠幸妃子褒姒,一味过起荒淫奢侈的生活。褒姒虽然生得艳如桃李,却冷若冰霜,自进宫以来从来没有笑过一次,姬宫涅竟然悬赏求计,谁能引得褒姒一笑,赏金千两。而褒姒却始终吝啬笑容。后来佞臣虢石父献上了烽火戏诸侯这一计。
原来,西周为了防备犬戎的侵扰,在镐京附近的骊山一带修筑了20多座烽火台。一旦犬戎进袭,首先发现的哨兵立刻在台上点燃烽火,邻近烽火台也相继点火,向附近的诸侯报警。诸侯见了烽火,知道京城告急,天子有难,必须起兵勤王,赶来救驾。虢石父献计令烽火台平白无故点起烽火,招引诸侯前来白跑一趟,以此逗引褒姒发笑。昏庸的姬宫涅采纳了虢石父的建议,马上带着褒姒登上骊山烽火台,命令守兵点燃烽火。诸侯一见警报,果然带领本部兵马急速赶来。到了骊山脚下,却不见有半个犬戎兵,只见姬宫涅和褒姒高坐台上饮酒作乐。姬宫涅派人对诸侯说没有什么事,要大家回去。诸侯们始知被戏弄,怀怨而回。褒姒见千军万马召之即来,挥之即去,好玩得很,禁不住嫣然一笑。姬宫涅大喜,立刻赏虢石父千金。
不久,姬宫涅干脆废黜王后申氏和太子宜臼,改立褒姒为后,褒姒生的儿子伯服为太子;下令废去宜臼舅舅申侯的爵位,还准备出兵攻伐他。申侯被逼联合西方的犬戎,先发制人,大举进攻镐京。姬宫涅急忙命令烽火台点燃烽火。诸侯们因上次受了愚弄,这次都不再带兵前来救驾了。镐京守兵本就怨恨姬宫涅昏庸,不满将领经常克扣粮饷,这时也都不愿效命,在勉强招架了一阵以后,一哄而散,犬戎兵马蜂拥入城,姬宫涅带着褒姒、伯服,仓皇从后门逃出,奔往骊山。途中,他再次命令点燃烽火。烽烟虽直透九霄,还是不见诸侯救兵前来。犬戎兵紧紧追逼,姬宫涅的左右在一路上也纷纷逃散,只剩下100余人逃进了骊宫。姬宫涅采纳臣下的意见,命令放火焚烧前宫门,以迷惑犬戎兵,自己则从后宫门逃走。逃不多远,犬戎兵又追了上来,一阵乱杀,只剩下姬宫涅、褒姒和伯服三人。他们早已被吓得瘫痪在车中。犬戎兵见姬宫涅穿戴着天子的服饰,知道就是周天子,就当场将他砍死。又从褒姒手中抢过太子伯服,一刀将他杀死,只留下褒姒一人做了俘虏(一说被杀)。至此,西周宣告灭亡。姬宫涅死后的庙号为幽王。
感谢您访问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