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
还有一种语气副词,同样地带着浓厚的感情色彩。现列举 “偏、竟、都、并、难道” 这些个副词为例:“偏”字表示事情和人的情感相抵触,如“我要他去,他偏不去!”;也可说成“偏偏”,如“昨天本想出去玩玩,偏偏又下大雨!”。“竟”字表示事情出乎意料之外,如“没想到今天竟下起雨来了”;又可说成“竟然”或“竟自”,如“那么大的工程,竟然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内完成了”,“他一声不响,竟自离开了这里”。“都”字表示正面的强调,如“饭都凉了”。“并”字表示反面的强调,如“金钱并不能使人幸福”。“难道”表示强烈的反问,如“难道你不知道他的脾气吗!”汉语在这些地方也表现了它的民族特点。
汉语的发展 语言是人们交际的工具,是一种社会现象,它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它是经过新质要素的逐渐积累,旧质要素的逐渐衰亡而实现的。所以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不同。语音和词汇发展得快些,语法发展得慢些。
语音的发展 古今语音的不同,常常为人们所忽略。汉字不是拼音文字,即使古今的字形不同,有些人往往只以为是字形的变迁。从汉代到现在,字形已基本上稳定下来。人们用今音读古书,虽然可读懂,但一般不会意识到古今音有何不同。实际上,古今音的差别是很大的。
① 古代汉语有韵尾ɡ、d、b,这和现代汉语普通话完全不一样。古代韵尾ɡ、d、b,到现代汉语普通话里都已失落,并和以元音收尾的字变为同音字了。举例如下:
古代汉语有3种鼻音韵尾,即nɡ、n、m。现代普通话里m尾变成n尾,和原来的n尾合流,只剩nɡ、n两种韵尾。例如:
由于韵母的变化,很多古代同韵的字,现代已不同韵;古代有些不同韵字,现代反而同韵了。
② 声母的情况也和韵母一样,许多声母起了变化。首先是浊音变为清音。所谓清音,指的是发音时声带不颤动;所谓浊音,指的是发音时声带颤动。古代的b、d、f、h、zn、sh、z、s都分为清浊两类,现在人们把浊音的一类写成戋、╨、懥、╪、╘╪、▄╪、╘、▄。 这类的浊音称为“全浊”。还有一类叫做“次浊”,即:m、n、l、r等,以及今天普通话一部分念w、y开头的字。现代汉语普通话里,“全浊”已经消失,它们都变为清音,以致某些字本来是清浊对立的,在现代普通话里已合二为一。例如:
值得注意的是j、q、x的来源。它们有两个来源:一是ɡ、k、h(包括懥、╪),一是z、c、s(包括╘、▄)。当它们在i、ū前时,都不再保持原来的ɡ、k、h或z、c、s,而一律变成j、q、x。也就是说,ɡ、z和非平声的懥、╘都变为j;k、c和平声的懥、╘都变为q;h和s都变为x。这样,许多不同来源的字的读音都已合而为一。例如:
③ 声调系统的演变,比声母和韵母稍为简单。古代(中古)声调共有4种,即平声、上声、去声、入声。到14世纪,北方一部分地区已经不存在入声,全浊字变阳平,次浊字变去声,清音字变上声,所以入声变入上声的字最多,后来又有一些变化。而平声则分为两类,即阴平和阳平。清音字变阴平,浊音字变阳平。中古时代和现代普通话的4声的对应关系如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