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rizontal rule

欢迎访问本站。

上一页 一位保安的《论语》心得 论语

八佾篇第三(3)

连载:一位保安的《论语》心得 作者:谭景伟 出版社:中共党史出版社 

  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 点题 ]嵩衡不拒细壤,所以崇其峻;江河不择涓流,所以成其广。

  [ 心得 ]文化要兴盛强大就必须兼收并蓄,博采众长。周朝既是经济政治成功的朝代,更是文化成功的朝代,周朝的礼制为后世封建社会奠定了政治文化基础。思想上更是三教九流,百家争鸣,极大丰富了民族文化内涵。原因就在于周朝的文化观是开放的,包容的,借鉴了夏商两代。

  子入太庙,每事问。或曰:“孰谓鄹人之子知礼乎?入太庙,每事问。”子闻之,曰:“是礼也。”

  [ 点题 ]问,是孔子谦虚好礼处。

  [ 心得 ]孔子少时便常行俎豆祭祀之事,自然是不存在不知周礼这些事的。第一个礼是指周礼,第二个礼,是指礼节、礼仪。大家都知道,谦虚好礼是中华民族的本性,中国人也都喜欢谦虚好礼的人,不喜欢高高在上目空一切的人。孔子“每事问”,就是谦虚好礼的体现,是对大众的敬重。“问”才能从感情上与大众进行交流,拉近与大众的距离,这样更容易被大众接受。就像我们现在人打招呼一样,很简单的一句话“吃了吗”,就是尊敬对方的一种礼仪。对于吃与没吃这两种结果,是不重要的,这就是礼节,是融洽人际关系的一种方式。如果我们见面一句话都没有,低着头,各走各路,这个感情就一定是疏远的。这就是礼的作用,做人是不能忽视它的。

  子曰:“射不主皮,为力不同科,古之道也。”

  [ 点题 ]标准尽量要照顾各种不同。

  [ 心得 ]皮,是箭靶子。古代有用布做的,有用皮做的都叫“侯”。古人以射礼观德,只看能不能中靶心,而不看能不能把皮侯穿透,为什么不看这个标准?因为人与人的力量是不同的,要照顾到这个不同,这就是全面的人性化的处世方法。今天我们制定标准时也一定要体现照顾各种不同的人性原则。

  子贡欲去告朔之饩羊。子曰:“赐也,尔爱其羊,我爱其礼。”

  [ 点题 ]树有巢,方知鸟来过。去其巢,何知鸟来过?留得一羊,方知一礼。

  子曰:“事君尽礼,人以为谄也。”

  [ 点题 ]内心无谄,礼节周全自然算不得谄。

  定公问:“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对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 点题 ]在上者做事依章法,在下者做事无偏邪,社会关系自然和谐。

  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 点题 ]朱熹《集注》中曰:“淫者,乐之过而失其正也;伤者,哀之过而伤于和者也。”好的文化,自然不离中庸。

  哀公问社于宰我。宰我对曰:“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曰使民战栗。”子闻之,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 点题 ]过去事意在借鉴,说谏咎均无意义。

  子曰:“管仲之器小哉!”

  或曰:“管仲俭乎?”曰:“管氏有三归,官事不摄,焉得俭?”

  “然则管仲知礼乎?”曰:“邦君树塞门,管氏亦树塞门。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

  [ 点题 ]孔子一分为二不徇私。

  [ 心得 ]爱憎分明是好事,但分明不是绝对的。如果对自己所爱者完全的肯定,对自己所憎者完全的否定,就不对了。实际上对人不能用绝对的眼光来看待的,绝对就是让自己走上了极端。

  孔子对管仲的态度就是给我们后人树立的最好的榜样。管仲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对社会贡献是巨大的。孔子对他是极力推崇的,在第十四章中有过记述,子路和子贡问老师:桓公杀死了管仲辅佐的公子纠,和管仲一起的召忽死了,管仲不但没死,反而又辅佐了桓公。两人都认为管仲不仁,没有达到这个境界。如果按照后世封建统治者的观点看,管仲就是贰臣,不是忠臣。孔子不但不这样认为,反而恰恰相反,认为管仲没用武力就使天下得以安定,让百姓得到实际利益,这才是真正的仁,如果没有管仲的话,今天可能还要处在披散头发露着肩膀的野蛮状态。

下一页 

唐诗宋词 全唐诗 唐诗300首 史记 孔子 孟子 四书五经 联系培训机构 联系培训师

感谢您访问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