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本站。
上一页 一位保安的《论语》心得 论语
子罕篇第九(2)
连载:一位保安的《论语》心得 作者:谭景伟 出版社:中共党史出版社
少也贱,故多能鄙事。我们现在也常讲,穷人孩子早当家。不早当家不行啊,不懂事,不立志,就要受冻挨饿。困苦的环境下,生命的潜能才能调动起来,才能成熟坚强。现在我们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孩子们生活的环境越来越好,承受重压的能力越来越差了,就像温室里的花朵经不起风吹雨打。
“君子多乎哉?不多也”则是孔子的谦辞,如果以孔子这样的学问都不算多,那么还有谁能算学问多的人呢?我们佩服孔子这样的气度,不像现在有些个别的专家们,一定要以“专家”自居,绝对不容一点怠慢。人生一天不止,学习就一天不止,知识日新月异,谁敢说自己博学多识,样样精通?即便是专家,不懂的事情也多着哩!
换一个角度看,如果孔子不是“少也贱”,而是出身显赫,那么,他的万世师表的榜样作用就要打折扣,因为你天生具备了异于普通人的外部条件,你的成功有你自己的特殊性。做大众榜样的人,一定是能给社会大众以真实示范的人,是从大众难行之处而做起的,从这些人身上才能得到最真实的启示。
牢曰:“子云:‘吾不试,故艺。’”
[ 点题 ]传统文人心,不仕则求艺。
[ 心得 ]试,朱熹在《论语集注》中解为用,为社会所用之意。我认为,试,亦可解为仕。艺,文化。出仕不成,则加强艺的方面,去专注与文化艺术上的自我熏陶,追求独乐乐的境界。孟子说:“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子曰:“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
[ 点题 ]叩其两端,不是揣测,而是用之于中庸。
[ 心得 ]我记得上初一的时候,有一篇文章叫《两小儿辩日》,两个小孩问孔子是早晨的太阳远,还是中午的太阳远,把孔子难住了。孔子这里再一次强调自己还有很多知识是不知道的,“有一个乡下人问我问题,我一点也不知道,我只好根据事情需把持的中庸原则竭力给他讲原则道理。”叩,推敲判断之意。两端,朱熹《集注》云:“两端犹言两头,言终始,本末,上下,粗精,无所不尽。”我认为,两端应为中庸思想须中和的两个方面。
我看有的书上把“叩其两端”解为“揣测”,我认为这同孔子一贯的治学态度不符。鄙夫,地位低下的人。空空,一说为一无所知,一说为鄙夫的态度诚恳。这两种讲法都能说得通,但从前半句看,孔子强调的是自己知识还不够丰富,应该取第一种说法为佳。不管哪一种是真实本意,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孔子对鄙夫的态度是认真的,说的话是负责的。
子曰:“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
[ 点题 ]还是为国家揪心!
子见齐衰者、冕衣裳者与瞽者,见之,虽少必作;过之必趋。
[ 点题 ]孔子的诚敬心,表里如一。
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未由也已。”
[ 点题 ]高而坚,是学问的体;活而通,是学问的用。体用兼顾才是真学问。
[ 心得 ]究竟什么样的学问才是真学问?颜渊这里给出了回答。首先要高而坚,高才能给人以正确指导,如果不够高,就起不到这个作用,就像灯塔一样不高就起不到导航的作用;坚才能做到颠扑不破,经得起时间的考验,不是昙花一现。只有这样的学问才是值得我们学习的,这是学问的体。“瞻之在前,忽焉在后”,是说学问的用,必须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变通运用,不能死守教条。
颜渊认为老师的学问就是这样的,有时觉得自己已经学得很好了,可以这样灵活运用了,可是真到用的时候,又感觉自己是远远不足的。我们很多人大概有这样的感觉,有时看别人的成果,觉得没什么了不起,很平常,还要对别人说“都不如我呢”。可要是真让他自己动手来做,他又做不出来。就像我们有些初学文的人一样,没提笔之前,觉得自己脑子里有很多话要说,可一提笔,又忽然觉得没什么可写的了。这就是知识没有学实,或是实而不善用的缘故。就是体用没有结合好。知识学实是基础,同时一定还要善用。体用结合得好,才说明你是一个真有学问的人,否则,就不要说自己是有学问的人。 |
下一页
唐诗宋词 全唐诗
唐诗300首 史记
孔子
孟子 四书五经
联系培训机构 联系培训师
感谢您访问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