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rizontal rule

欢迎访问本站。

上一页 孺童讲论语 论语

《孺童讲论语》第十九章

  原文:

  哀公问曰:“何为则民服?”孔子对曰:“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解说:

  (一)

  “哀公”,即鲁哀公。姓姬,名蒋,谥哀公。为鲁国第二十六位国君,在位二十七年。当时鲁国政权为“三桓”所控,鲁哀公与之斗争失败,逃于卫国,后被国人迎回鲁国。

  “为”,是“作为”的意思。

  “服”,是“服从、归顺”的意思。

  “何为则民服”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如何作为才能使人民服从于国君的统治。

  (二)

  “对”,表示孔子对鲁哀公的尊重。

  “举”,是“举荐、任用”的意思。

  “直”,指正直的人。

  “错”,通“措”,在此是“安置”的意思。

  “诸”,在此是“之于”二字的连读合音,用法与“之于”同。“举直错诸枉”、“举枉错诸直”就变为“举直错之于枉”、“举枉错之于直”。

  “枉”,本为弯曲之义,后引申为邪枉、不正直,与前面的“直”相对而言。

  “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提拔任用那些正直的人,在他们职位的安置上,要高于那些不正直的人,这样人民才能信服;如果提拔任用了那些不正直的人,又将他们的职位安置在那些正直的人之上,那么人民就不会信服。

  (三)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错”字,有很多人将其解读为“废置”,那么“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举荐任用那些正直的人,以废置那些邪枉的人,则民服;举荐任用那些邪枉的人,以废置那些正直的人,则民不服。

  这种解读看上去,也是能讲得通的。但要知道,这句话是孔子就治国为政之道,给鲁哀公提的建议。前面讲了,当时的鲁国政权为“三桓”所控制,鲁哀公与“三桓”的关系紧张。如果孔子所提的建议,真是要鲁哀公起用自己选拔的人才,废置掉那些属于“三桓”势力的人,那势必会更加激化鲁哀公与“三桓”之间的矛盾,引起政权不稳,社会动荡,民心不安。这也不符合孔子一贯的包容仁爱之心,故“错”不当“废置”讲。

  再有,孔子“举直”而“不废枉”还有一层用意,就是期望那些“枉人”在“直人”的管理下,有朝一日能够“改枉归直”,为国效力,为民造福。

  大义:

  鲁哀公向孔子请教:“我如何施政才能使人民信服呢?”孔子回答道:“举荐任用那些正直的人,将他们的职位安置在那些邪枉人之上,这样人民就会信服;如果举荐任用了那些邪枉之人,将他们的职位反而安置在了那些正直人之上,那么人民就不会信服。”

下一页 

唐诗宋词 全唐诗 唐诗300首 史记 孔子 孟子 四书五经 联系培训机构 联系培训师

感谢您访问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