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rizontal rule

欢迎访问本站。

论语心得 论语

论语心得 于丹论语心得 论语朱熹集注 论语蕅益禅解 论语拼音版 钱逊论语选编 南怀瑾论语别裁

半部《论语》护一生

  本书融汇傅佩荣教授二十年钻研儒家思想的心得,目的在于为当代人提供一种简单而有效地阅读《论语》的方法,并将个人心得和创见与读者分享。

  孔子哭了
  一般人心目中的孔子,大概接近子夏所说的:“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子张》)今天我们诵念孔子的话,确实有些严肃,都是掷地有声的大道理,或是刻在石板上的座右铭。事实上是否如此?
  子贡眼里的孔子比较温和,他认为孔子的性格是“温、良、恭、俭、让”(《学而》)。孔子是谦谦君子,文质彬彬。孔子在自述时,很少谈到个性,但是我们仍然可以肯定他是一个情感丰富的人。
  他善于观察大自然,经常发感慨,如:“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不仅如此,《论语》还记下一句耐人寻味的话:“子于是日哭,则不歌。”(《述而》)孔子在这一天哭过,他便不再唱歌。我们可以顺着推想:
  第一,孔子大概经常哭,并且不在意让学生看到。如果他一年哭一两次,学生无法得出“是日哭,则不歌”的结论。那么,这种结论要求的频率多高呢?我想,一个月总有一两次。
  第二,孔子如果这一天哭过,就不再唱歌。反过来看,如果孔子这一天不哭,他是否一定唱歌呢?在逻辑上不能如此武断,只能说:若是此日不哭,“通常”他会唱歌。由此可知,他的生活充满快乐的旋律、审美的情调。
  现在要问的是:孔子的哭,又是为了什么?个人理想无法实现,天下百姓流离失所,都可能让人悲从中来。像孔子那么典型的人道主义者,太多的事情可以让他感动了。《论语》中记有弟子先他而死,实在情何以堪。他哭得十分伤心,以致别的弟子提醒他不要过度悲恸。他说:“如果不为颜渊哭得过度,我为谁哭得过度呢?”(《先进》)既发乎情,又合乎常理,孔子真是令人敬爱!
  不为酒困
  许多先进国家已经为了民众酗酒问题而深感困扰。以慢性病来说,高血压、糖尿病与酗酒引发的身心疾病,成为最主要的三项求诊原因。我们不必探讨一个人酗酒的理由,却可以思考正确的饮酒态度,所参考的典范仍然是孔子。
  首先,饮酒是高尚的社交活动。一乡之人在特定的节日或庆典,相聚饮酒,共叙乡情,有助于闾里之间的认同与共识。《论语》记载:“乡人饮酒,杖者出,斯出矣。”(《乡党》)孔子与乡人饮酒,结束之后,总是要等老年人离席,他才离席。今天大家聚餐时,往往不大注意年龄大小,只注意身份高低。于是,聚餐无异于上班,有时还要恭请长官训话,实在减少许多乐趣。
  其次,饮酒若是享受,则应该想到父母与长辈。《论语》提及,“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为政》)意思是:这样还不够,但是至少应该如此。可见古人以酒食奉养父母是孝心的表示,同时还须努力“和颜悦色”。我们经常在外应酬,是否想到父母也需要和我们共同进餐?
  第三,谈到饮酒的节制问题,孔子的表现令人佩服。孔子“为酒无量,不及乱”。他的酒量如何,不得而知,但是从来不会喝酒失态。有人宣称:“但知人间有酒,不知酒能醉人”。虽然豪气干云,未免有些夸张,并且对身体健康也不好。孔子的酒量则以不喝醉为准。这是需要高度的自知之明与自制之力的。
  能够做到上述三件事,就可以说:“何有于我哉?”意思是:我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也可以译为:这些对我有何困难呢?两义并陈,更能显示孔子的人生态度:先求尽好自己的本分,对工作、对上司、对父母、对手足的责任,以及对亲友的丧事,都做得恰如其分。即使对饮酒同乐,也有明确的守则,适可而止。唯有尽其在我,才能乐知天命,我想,“不为酒困”四字,对现代人颇有启发性。
  莫要财大气粗
  趋利避害是出自本性的行为,本身并不涉及价值判断。中国古人向往的“五福”是:寿、富、康宁、攸好德、考终命。(《尚书·洪范》)谁不希望五福临门?但是,要想人人达成,恐怕不大容易。五福之中,最难实现的或许是“富”吧!其它的要靠自己保重身体、修养品德、安享天年,尚可努力一试。
  “富”则牵涉了各项条件,如社会变迁、竞争手段、机会命运以及个人才华。孔子从不否认富的吸引力,他说:“富与贵诗人之所欲也。”(《里仁》)又说:“富而可求,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述而》)这种务实的态度并不违背崇高的理想,孔子的真正立场是:“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有富人,就有贫苦之辈,这是任何社会所不能避免的情形。儒家的兴趣不在过问一个人是贫是富,却想告诉一个人如何在贫富的环境下自处。
  消极方面,“贫而无谄,富而无骄。”(《学而》)俗话说:人穷志短。胸无大志,只求苟活,见了别人,难免是一副谄媚的表情。若不谄媚,就可能心怀怨恨。若是无谄无怨,又可能心如止水,好像“哀莫大于心死”的样子。看来贫穷真是使人左右为难了,富人的处境正好相反,钱可通神,如鱼得水,财大气粗也无人奈何。
  以上是消极的做法。积极方面呢?孔子认为,应该“贫而乐,富而好礼”(《学而》)。贫而乐,不仅是可爱的画面,也是令人尊敬的表现。物质越贫乏,精神却逆向前进,日益丰富,正是安贫乐道的典型。乐什么道?由内心所选择的人生正途,如行善避恶、艺术陶冶、开拓心胸。人在世间,不可能个个致富,但可能一起贫穷,所以“贫而乐”包含了重要的人生哲理。
  对现代人来说,经济繁荣带来大量财富。这时除了不骄奢之外,还须进而“好礼”。礼的范围极大,涵盖人生的主要方面。礼貌、礼节、礼仪,都要求人我互相尊重,以及适度的自我约束。不能以财富作为人格的延伸,定出人格的贵贱。人格是大家平等的,财富是暂时借用的资具,实在不宜本末倒置。苏格拉底说:“即使一个人以其财富自豪的话,我们应该先弄清楚他如何运用财富,然后才决定是否赞美他!”孔子的“富而好礼”期许更甚于此。
  《傅佩荣<论语>心得》
  傅佩荣 著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论语心得下一页

唐诗宋词 全唐诗 唐诗300首 史记 孔子 孟子 四书五经 论语 (沉鱼落雁 闭月羞花)版 三宫六院七十二妃

感谢您访问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