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本站。
第二部分 述而第七(5) 叶公问子路孔子是怎样一个人,子路没回答。 孔子说:“你何不答道:‘他的为人,发愤时忘了吃饭,快乐时便忘了忧愁,连自己老境将至也不知道。’” 皇侃认为叶公想请孔子做官,孔子自明其志。这个解释未必有什么根据,简单地理解为孔子自述就很够意思了。 7.20 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孔子说:“我不是生下来就知的人,我是好古,勤奋学习去求得的人。” 大概时人以为孔子是生而知之,孔子说不是,都是勤学来的。 好古两字很有深意,好学就必好古,不学古还有多少东西可学?我也觉得应该“不薄今人爱古人”,然而学还是要学古。当然好古与简单的复古是两回事。 7.21 子不语怪、力、乱、神。 孔子不讲怪异、强力、悖乱、神道。 《集注》说:圣人语常不语怪,语德而不语力,语治而不语乱,语人而不语神。 有人这样断句: 子不语怪力、乱神。 力不由理,斯怪力也。神不由正,斯乱神也。 这个不如《集注》。 7.22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这一章在初中时学过,当时讲,几个人走,一定有我的老师,选择他的优点长处跟他学习,看到不好的地方就反省自己加以改正。讲得很好。 《集注》说,我和两个人一起走,两个人一善一恶,我从其善而改其恶。这个死板了。 这一章与“德不孤必有邻”可以联系起来看,天下的道德是相通的,天下的学问也是相通的。张旭看公主担夫争路领悟笔法,牛顿看苹果落地发现万有引力,所以真是韩愈讲的“圣人无常师”。 7.23 子曰:“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 孔子说:“天生下此德在我,桓魋能把人怎么样?” 《史记》载:孔子过宋,与弟子习礼大树下,桓魋伐其树,孔子去。弟子曰:“可以速矣。”子曰:“天生德于子,桓魋其如予何?”遂之郑。 孔子虽然知道桓魋奈何不了自己,但是该躲就紧躲了,躲虽然躲了,但处之未尝不闲暇,这就是所谓的“战略上藐视,战术上重视”。 7.24 子曰:“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 二三子,是孔子称弟子。 |
唐诗宋词 全唐诗 唐诗300首 史记 孔子 孟子 四书五经 联系培训机构 联系培训师
感谢您访问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