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本站。
《论语疏证》第一部分 学而篇(15) 作者 : 杨树达 《礼记·中庸篇》曰: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贾子·道术篇》曰:刚柔得适谓之和,反和为乖。 《礼记·燕义篇》曰:和宁,礼之用也。 树达按:事之中节者皆谓之和,不独喜怒哀乐之发一事也。《说文》云:和,调也。,调味也。乐调谓之和,味调谓之,事之调适者谓之和,其义一也。和今言适合,言恰当,言恰到好处。礼之为用固在乎适合,然若专求适合,而不以礼为之节,则终日舍己徇人,而亦不可行矣。朱子训和为从容不迫,既与古训相违,以之释知和而和,尤不可通,恐未是也。 ○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 《左传·宣公十五年》曰:解扬曰:信载义而行之为利。 又《成公八年》曰:季文子曰:信以行义。 《大戴礼记·曾子立事篇》曰:君子行必思言之,言之必思复之,思复之,必思无悔言,亦可谓慎矣。 树达按:人初为不义之约言而后不可复,失亦甚矣。 恭近于礼,远耻辱也。 《礼记·表记篇》曰:子曰,恭近礼,俭近仁,信近情。敬让以行此,虽有过,其不甚矣。 《颜渊篇》曰:子夏曰: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 《礼记·表记篇》曰:子曰:君子慎以辟祸,笃以不掩,恭以远耻。 《泰伯篇》曰:子曰:恭而无礼则劳。 《礼记·仲尼燕居篇》曰:子曰:恭而不中礼谓之给,给夺慈仁。 《公冶长篇》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 树达按:足恭者,恭而不近于礼者也。 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荀子·性恶篇》曰:夫人虽有性质美而心辨知,必将求贤师而事之,择良友而友之。得贤师而事之,则所闻者尧舜禹汤之道也;得良友而友之,则所见者忠信敬让之行也。身日进于仁义而不自知也者,靡使然也。 又《哀公篇》曰:所谓庸人者,不知选贤人善士托其身,以为已忧。 《说苑·杂言篇》曰:孔子曰:依贤固不困,依富固不穷,马趼折而复行者,以辅足众也。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孟子·告子上篇》曰:诗云:“既醉以酒,既饱以德,”言饱乎仁义也,所以不愿人之膏梁之味也。令闻广誉施于身,所以不愿人之文绣也。 |
感谢您访问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