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rizontal rule

欢迎访问本站。

《论语》写作思路新解_雍也第六_知者乐水 论语新解 论语

宰我问曰:“仁者,虽告之曰:‘井有仁焉’,其从之也?”子曰:“何为其然也?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

宰我问道:“有一位仁者,虽然告诉他说:‘井里有仁德’,他会跟着跳下去吗?”孔子说:“为什么会这样呢?一个君子,可能会过去看一下,但不可能让其陷进去。可能被人欺骗一下,但不可能自我迷惘。”

前文曾经写到,善良而不直者,很容易让人欺骗,善良而直者,也有可能让人欺骗,唯有善良而直且智者,不容易上当受骗。宰我是个喜好耍小聪明的学生,当教师讲到仁义道德修养的时候,他提出了一个让现代人啼笑皆非的问题,用现在的话说,这种学生好较真,好鸡蛋里挑骨头,好钻牛角尖。如果是现在的老师,很可能给学生当头一棒,挖苦学生“朽木不可雕”。但孔子并没有这样做,而是把仁者君子当面对此种情况时应具备的品质告诉了他,即君子好学,对于神秘的东西可以先观察一下,如果没有探索的必要,他是不会钻牛角尖陷进去的;君子善良,但应该直且智,虽然一时被骗,但他不会被欺骗者牵着鼻子走,他会凭着自己的智慧作出合理的判断,是不会受别人迷惑的。虽然宰我提的问题幼稚可笑,但在现实生活中确实存在这样的事情,心术不正者为了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或者是唯利是图,便给善良的人设圈套,而且把圈套做得十分圆满,一般人是很难识破的。如手机号码抽大奖,投资基金高回报,房地产中的空手套白狼等等,数不胜数,上当受骗者不计其数。不管是欺骗者还是受骗者的行为,都是利益驱动的表现,前者为利而误导,后者为利而丧失主见 。所以,“仁者安仁”,但也应“智者利仁”,绝不能为求仁而步入迂腐之途。由此可见,一个人在乱世当中修养到“虔”的境界是比较困难的,但也有最简单的办法,作者认为这就是孔子说的“博学于文,约之以礼”。

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孔子说:“君子广泛地学习礼乐诗书等文化知识,再用礼仪制度来加以约束,也可以做到不叛经离道了。”

孔子的这句话其实是“虔”之修养两大原则的另一种表述,即不断学习和坚守道义。不言而喻,一个人能够孜孜不倦地学习,不断丰富自己的头脑,不断提高自己的智慧,做事又不违规,还能够“义之与比”,不仅不会做出叛经离道之事,而且还会大有作为的。同时还能理直气壮地做人,身正不怕影子斜,作者为此以子见南子的实例加以论证此观点。

子见南子,子路不说。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

孔子去拜见卫灵公的夫人南子,子路很不高兴。孔子发誓说:“我若做了不该做的事,上天都会厌弃我,上天都会厌弃我!”

很多人针对本段内容妄猜孔子与南子有苟且之事,这不太好。如果孔子真做了有见不得人的事,那么他的“圣人”之誉恐怕后人不会为之加冕了。虽然儒家主张“男女不杂坐,不同椸枷,不同巾栉,不亲授”,但孔子从礼仪角度出发,南子要会见他,他不得不从,但从孔子的毒誓和他平时的为人修养来看,孔子绝对是一个堂堂正正的伟男子,也就是说知书达礼之人是正人君子,这是无容质疑的。由此可见,知书,还必须达礼,才能很好地进行“虔”之修养。

至此,文章结论道:“虔”的首要条件是修养者要走好“中庸”之道。

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孔子说:“中庸这种道德,该是最高的啦!不过人们已经久违了。”

孔子并不否定矛盾的存在,但他认为,各种矛盾之间应以和谐为要,只有这样,社会才能安定发展,人民才能安居乐业。孔子主张克己复礼,其目的也就是要求大家都要在规则之内行动,不要违规。今天我们国家倡导创建和谐社会,而且在世界范围内各国人民也逐步趋同于建立和谐世界,这是社会发展所需,也是民心所向。关于中庸,程颐说:“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朱熹说:“中者,不偏不倚、无过不及之名。”可见,中庸为中和、和谐之状。《中庸》曰:“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子曰:“天下国家也均也,爵禄可辞也,白刃可蹈也,中庸不可能也。”中庸之道的重要性由此可知。作者运用此话,意即加强“虔”之修养,其实质就是为人处事要符合中庸之道。

《论语》写作思路新解_雍也第六_博施济众

唐诗宋词 全唐诗 唐诗300首 史记 孔子 孟子 四书五经 联系培训机构 联系培训师

感谢您访问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