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rizontal rule

欢迎访问本站。

上一页 

《论语》今注逐个捉(3)

  例如《论语·为政第二》中:“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钱译:仅向外面学,不知用思想,终于迷惘了。仅知用思想,不向外面学,那又危殆了。

  这句译文,实在讲是有语病的。比如“终于迷惘了”的“终于”,既无出处,又与原文内涵的逻辑不合,使人佶屈聱牙。“那又危殆了”的“危殆”,便是典型的半文不白。这一章是大家耳熟能详的,经钱先生一译,似乎反见陌生了。

  又如《论语·为政第二》中:“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钱译:君子待人忠信,但不阿私。小人以阿私相结,但不忠信。

  “周”解为“待人忠信”已属奇论,而舍“营私”取“阿私”,又不符合常人的用词习惯。《论语新解》一书的行文、译句大抵如是,就不再多举例子了。

  南怀瑾《论语别裁》:深入浅出

  《论语别裁》成书于1976年。

  南怀瑾先生是一位佛教界的大德居士,当代的禅宗泰斗,有修有证,近年致力于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和推广儿童读经运动。人们说“上下五千年,纵横十万里。经纶三大教,出入百家言”正是南师的写照。与他有过接触的,常以两句话评价他——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这些评价很不简单,南先生一生的际遇更不简单,兼通儒、释、道的国学修养更令人高山仰止。我所说的国学修养,当然指恭行彻证、一日三省、死而后已的“学问”,并非一般人夸夸其谈的“知识”。

  很巧的是,本人早些年好读佛经,因此看了不少南先生的著作。个人觉得他最重要的作品起码有三部:《楞严大义今释》、《如何修证佛法》和《论语别裁》,后两部都是根据他的讲座内容整理成书的。这里单说《论语别裁》。这本书洋洋洒洒六十五万字,内容丰富,生动有趣,语言通俗易懂,深入浅出,读起来让人趣味盎然,不忍释卷。《论语别裁》至少在以下三个方面,都是革旧鼎新的。

  首先,《论语》的价值在“讲”,而非“注”。

  《论语》中的语录,原本就是孔子与其弟子在日常生活、学习中的对话,它是生动活泼的,更是有情境、有主体的。后人因其义宏深,而尊其为“经”,但并不需要我们在学习中也刻意板着个面孔不苟言笑,否则非但不能见仁见智,更是对孔子“乐而忘忧”为学精神的违逆。南怀瑾先生的《论语别裁》首先打破了古人学经时的呆板面谱,博古论今,侃侃而谈,所以能风靡于当世。

  其次,南先生“经史合参”的方法令人耳目一新。

  一般的读经方法,如曾国藩所言,盖自西汉以至于今,无非是义理、考据、词章三途。但是,《论语》学问的最大特点,乃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无论是为学、为政还是日常处世的智慧,无不与人的具体人生境遇息息相关。而义理、考据、词章三途,皆为读经而读经,缺乏活学活用的灵活方便。但是,如果一味和今天的时事结合,则事过境迁,难免给人炒冷饭之嫌。何况,褒贬当今的为政得失,总有诸多不便宜处。所以南怀瑾先生干脆用经史合参的方法,既能让人将经典的智慧与史实联系起来作深度思考,又能避免一味求新带来的时效短和政治上敏感的弊病。

下一页 隐藏的论语 论语

感谢您访问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