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本站。
燕鹊图(2) 儒学培养的是世间所需的高级人才,不是酸得连狗都不吃的老学究,二者的区别就在于能不能领悟到“智”。比如待人以礼,需以“知人”为基础,对豪放爽朗的人,你不必拘泥礼的细节,而对谨小甚微的人,就需要照顾自己的言行别冒犯他“敏感”的神经。同样,对学生、老师、亲人,都需根据各人的不同特点,确定自己与他交往的方式。在为政方面,如果不懂得权衡、中庸,面对复杂的现实政治生活,则寸步难行。其他如“孝”的智慧、“忠”的智慧、“隐”的智慧,在《论语》中随处可见。只要我们细心观察就会发现,《论语》的条条目目,无不关乎智慧,无不体现了“权”的圆融无碍的妙用。 我们再回到《学而第一》篇首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如果对照燕鹊图,看整部《论语》的结构,就知道: “学而时习之”是讲仁的外用,如何兴仁政的内容,即以天命之学影响时代。 “有朋自远方来”是强调礼乐的教化作用,即以天命之学影响他人。 “人不知而不愠”是指个人品德的成就,即以天命之学来成就自己的德行。 以上三条,都以知天命为基础,以“道”一以贯之。此处将天命之学一分为道、德、仁三线发展。 我们再回到《尧曰第二十》篇最末一章:“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 知天命为悟道,孔子之学才能豁然贯通。 知礼为悟道的纲目,克己复礼而后能天下归仁,所以不知礼便不能知天命之道。 知言是知礼之基础,不知言,即不知人心所向,不能准确贯彻礼的内涵,所以不知言就无从克己复礼。 由此明白知言、知礼、知天命本是环环互扣,无法析分而打成几截的,仁、德、道复收归于一。 如此再读《论语》首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是孔子跑题吗?是孔子说了三件风牛马不相及的“三乐”吗?整部《论语》都见不到第二例!所以它真正的解释应为:“学习要利益时代、利益他人、利益自己。”整段话就是说一个完整的意思,这既与“为学”的首篇中心思想呼应,更与整部《论语》的精神呼应,何其重要也! |
感谢您访问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