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本站。
一个离职王官的手记(3)
老子与孔子的一场“遭遇”,表明他们两个人当时正处在一个截然相反的处境上:老子知道,“乐园”已经没有了,自己正准备到民间去;孔子却还满腔热忱地准备往“乐园”里跑呢。
孔子此后的经历,正好让老子的话不幸而言中:孔子一辈子都“累累如丧家之犬”,因为抨击恶人,多次遭人陷害甚至谋杀。这并不是说,老子是预言家,而是说明,老子是一个智者,他已经居高临下地看到了时势。
《老子》是一本很明白的书
为了便于解读《老子》,我们不妨想象一下,老子当年在函谷关写作这“五千言”的过程:
一开始,老子只想写点关于宇宙由来这些大道理,这方面,他只要把周王室所藏典籍里的东西浓缩一下即可:一切的大道理,也就一个字——道。道,演变成万事万物;万事万物,都是顺道而行的,如此而已。
老子这样做了,但并没有这样结束。或许,他自感文字太少;或许,关令尹嫌其不足,要求他再写具体一点。于是,他就顺着那些思想,发挥起来,讲了一些宇宙、人间的普遍规律。这部分文字写完后,还没有结束,或许,是关令尹还要他谈谈对当今时局的看法,又或许,他在写这些规律时,联想到自己的身世。于是乎,在作评述时,就免不了来了一些愤激之语。但老子终归是老子,他的愤激不是投枪、也不是匕首,而是涓涓流水,柔细绵长,穿石蚀岸,不露痕迹。诸侯自然是被他骂遍了,王室统治者也被他全盘批评了,世人都被他嘲讽了,连人的自身也被他否定了。写到这里,也许是出于他自己的不可遏制的冲动,也许是出于关令尹要他开治世的方子,于是,他就冷冷地说出了两个字:无为。写完后,他觉得有些不妥,人怎么能无为呢?无为还叫人吗?也许是关令尹在旁边反问:为什么要无为?于是乎,他又来了一句:无不为。合在一起,叫做:无为无不为。
所以,《老子》虽然博大精深,包括宇宙的来源、天地万物运行的规律、人生的意义、天地人之间的关系以及当时众人所关心的天下治理、礼乐崩坏、治国方略、如何处世等问题,但我们却很容易将它分为四个方面:
第一,天、地、人、智慧的起源及其根本法则——“道”。
第二,天地间的主要规律——“阴阳变化”。
第三,当今时代——“乱”。
第四,治乱之方——“无为”。
第一、第二两个方面,都是西周时的学术思想。西周从《易》开始,就强调,一切生于“太极”,太极是什么?就是“无”,由无到有,这其中的根本法则,就是“道”,它由太极所生的“阴阳”所支配。阴阳变化,就如同日月变化一样,此消彼长、盛极而衰、否极泰来。周文王当年演八卦,就是从那些卦辞中,找到这个“消长”的规律,从而为他的“革命”找到理论根据:商朝要灭亡,周朝要兴起。所以,周对商的革命成功后,老一辈经常教导下一代:“周虽旧邦,其命维新”。要不断地变,唯有变,才能永葆生机!可惜,他们的后代不争气,对祖宗制定的“礼”,抱残守缺,不求变革,最后走上了“礼坏乐崩”的末路。
现在,我们就来阐述一下《老子》书中,关于“天地间的根本法则”和“天地万物的变化规律”。
天地间的根本法则,就是“道”。道,是一种命名。本来,道是道路的意思,就好比说,一切是怎么来的,怎么发展的?就像我们看到人、车行走一样,都顺着这个道路来的、顺着这个道路走的一样。但是,这个“道”,又不像“道路”这么简单,你千万不能理解成是道路,是人工修的,它有头有尾。可是,不用这个道路之道来命名,又实在找不出其他好名来。名,就是定义。但给“天地由来及其运行的根本法则”定义,实在不同于给一般事物定义。命名,就是把事物的本质特征抽象出来,归纳出一个共同的东西。抽象再抽象,最终那个抽象,就是道。
感谢您访问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