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本站。
上一页 孺童讲论语 论语
《孺童讲论语》第四章
原文: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解说:
(一)
“曾子”,即曾参,字子舆,春秋末年鲁国南武城(今山东省济宁市嘉祥县)人。孔子的弟子,比孔子小四十六岁。曾参十七岁就追随孔子学习,他是孔子思想的主要继承者和传播者。为四大圣贤之一,后被尊为“宗圣”。在《论语》中,能够被称“子”的孔子弟子,除《学而篇》“第二章”中的“有若”外,就是曾参了。
曾参是夏禹的后代,有意思的是,他和他父亲都是孔子的学生。曾参的父亲叫曾点,字皙,为孔子早期的学生之一,与子路、冉有等同时。曾点属于狂人一类,鲁国执政大夫季武子去世的时候,他不但不表示哀悼,反而靠着门唱歌。有一次,孔子问曾点:“你心中的理想世界是什么样子的?”曾点:“能在晚春的季节里,穿着春装,约几个好友及小孩子出游,共同在河水里嬉戏,在春风中漫步,再一路唱着歌走回来,这就是我向往的生活。”孔子对曾点的回答十分赞同,说:“吾与点同欤!”
(二)
“吾”,曾子的自称。
“日”,指每天。
“三”,在此是泛指多次,并不是“三次”的意思。从《易经》的爻来说,阳爻“—”为一长横,阴爻“- -”为两短横,故合阴阳即为“三”。中国古代对数字的认识,是以“一”为始,“十”为终,而成于“三”。
“省”,是“自察、反省”的意思。“三”既然是多次的意思,那“三省”就是多次自察、反省的意思,而并不是指每天就反省三次。在《论语》中这样的例子很多,如“三人行必有吾师”,也不是非得就三个人一起行走。
“吾身”,在此不是单指“我的身体”,而主要强调的是“自身”的意思,即指自身的言行、品德等。
(三)
“人”,指他人。
“谋”,指策划、营求。
“忠”,指尽心竭力。
“朋友”,在前面““学而上(二)””中讲过,同门曰朋,同志曰友。
“交”,指结交、交往。
“信”,本义指言语真实,后引申为相信、信任。
“传”,是“传达、传播、传授”的意思。曾子“传”的是什么呢?就是他从孔子那里学到的知识和作人处事的道理,而其中又以孝道为主。有的版本将“传”作“专”,乃是强调曾子学有所专,而以其“专学”传于他人。所谓“专学”,即指曾子对《孝经》学有所专。因孔子为曾子讲说孝道,而有了《孝经》,所以后来曾子就以孝道传于天下。
“习”,是“学习、练习”的意思。
“传不习乎”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传授给别人的知识经验和作人的道理,如果连自己都没有亲自去实践体验,或是都没有作到,还有什么资格去教授给别人呢?岂不是要误人子弟吗?之所以将“传不习乎”放在“为人谋”和“与朋友交”之后,显然在曾子看来“传而不习”的社会危害性,比“不忠”、“不信”还要大得多。一个“传而不习”、“误人子弟”的人的道德,也要比“不忠”、“不信”的人败坏得多。
需要说明的是,曾子列出了他认为自己每天必要反省自察的有三件事情,而我们普通人难道每天需要自省的事情也只有三件吗?在前面讲了,“三”是泛指多。贤哲的曾子仍“日三省吾身”,更何况作为平常人的我们?我们每天自己需要反省自察的事情,要远远超过“三件”。
大义:
曾子说:“我每天都要多次的自我反省和自察:我在为他人谋划时,是否竭尽心力了?我在同朋友的交往中,是否以诚相待了?我在给他人传道授业时,是否自己对知识已经真正掌握了?” |
下一页
唐诗宋词 全唐诗
唐诗300首 史记
孔子
孟子 四书五经
联系培训机构 联系培训师
感谢您访问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