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rizontal rule

欢迎访问本站。

《论语》写作思路新解_八佾第三5 论语新解 论语

第四,语言也要讲究礼节规范。

哀公问社于宰我。宰我对曰:“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曰:使民战栗。”子闻之,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社:土地神,祭祀土地神的庙也称社。宰我:宰予,字子我。他口齿伶俐,擅长辞辩。做齐国临菑的大夫,和田常一起同谋作乱,因此被灭族。

鲁哀公向宰我询问祭祀土地神用什么树作社主。宰我回答说:“夏代用松树,商代用柏树,周代用栗树,意思是让人畏惧。”孔子听到此事后说:“已经定了的事就不要再解释了,已经做完了的事就不要再规劝了,已经过去的事就不要再追究了。”

宰我好耍小聪明,本来什么朝代用什么树作社主,是以土质适宜而定,只是一种形式而已,本无特别的意义,但他牵强附会,无中生有,非要把周人用栗树作社主的用意解释为让人畏惧。现实生活中,许多矛盾就是有些别有用心之人搬弄是非、当事人又聪明反被聪明误造成的。作者引用这句话,其用意是告诉人们,人的言语也须有礼节规范,不该说的绝不能乱说。

第五,做事不违规。

子曰:“管仲之器小哉!”或曰:“管仲俭乎?”曰:“管氏有三归,官事不摄,焉得俭!”“然则管仲知礼乎?”曰:“邦君树塞门,管氏亦树塞门。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

管仲:姓管名夷吾,齐国人,春秋时期的法家先驱。齐桓公的宰相,辅助齐桓公成为诸侯的霸主。三归:历来解释不一,一说是三处藏钱币的府库;一说三归堂是建筑物的名称,就是说管仲的宰相府,还是相当讲究漂亮的;一说是一种商业税收,齐桓公把“三归”赏赐给管仲,因此管仲收入丰厚。摄:兼任。塞门:在大门口筑的一道短墙,以别内外,相当于屏风、照壁等,现在曲阜孔府门前就有。反坫(diàn):古代君主招待别国国君时,放置献过酒的空杯子的土台。

孔子说:“管仲的器量太小了!”有人便问:“管仲不是很俭朴吗?”孔子说:“他靠齐桓公的‘三归’赏赐,大量敛取税收,靠大量手下人办事,而自己又不能多付出,怎么能说他俭朴呢?”那人又问道:“那么,管仲不是很知礼吗?”孔子说:“国君门前树立塞门,管仲门前也树立塞门。国君为加强两国友好,在招待外国君主时,在堂上有放置酒杯的土台,管氏也有这样的土台。如果说管氏懂得礼节,那么还有谁不懂得礼节呢?”在下文中有孔子对管仲的赞美之词,但在礼制方面,孔子对管氏的违规行为是持批评态度的。管仲确实是一个有政治头脑的人,在辅佐齐桓公称霸方面立下了汗马功劳;但他表面上又是一个恃才自傲、我行我素之人,曾与齐桓公同车而行,这在君臣等级分明的周代是有违礼制的。所以孔子说管仲器量太小。作者运用这段对话,意在说明即使是有功之人,也不能僭越妄为。

《论语》写作思路新解_八佾第三7

唐诗宋词 全唐诗 唐诗300首 史记 孔子 孟子 四书五经 联系培训机构 联系培训师

感谢您访问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