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本站。
(九)季文子过于谨慎。 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季文子每做一件事之前都要考虑三次才行动。孔子听到后说:“考虑两次就可以了。” 季文子:季孙行父,鲁国大夫,连相鲁宣公、鲁成公、鲁襄公三君。为稳定鲁国政局,曾驱逐公孙归父出境。大权在握,一心安社稷。克勤于邦,克俭于家。他执掌着鲁国朝政和财富,然其妻、妾不穿锦缎,只穿布衣,府无金玉,马不食粟,忠贞守节,遇事三思而后行。 “三思”和“再”只是数量上的多少问题,作者引用此段文字,意寓做事应慎思,但绝不能优柔寡断,孔子的“再”指的就是慎思之意,思虑过多就会顾虑过多,行动就会贻误良机,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十)宁武子大智若愚。 子曰:“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孔子说:“宁武子在国家政治清明时智慧超群,在国家政治黑暗时显得很愚笨。他那聪明与智慧,别人可以赶得上;但他那愚笨之才能,别人就赶不上了。” 宁武子:姓宁名俞,卫国大夫,“武”是他的谥号。 孔子这里所讲的邦有道和无道,是站在与统治者同一阶级立场上来说的。如果仅凭孔子的这句话就断定宁武子是一个明哲保身的政治油子,那就大错特错了。在同一集团内部,也有君子和小人之分,小人当道,则政治黑暗,但当君子势单力薄之机,欲力挽狂澜,只能是鸡蛋碰石头,只落得个“出师未捷身先死”的美名。故凡干大事者,必定有大智若愚之表现,沉着冷静,处事不惊,积蓄力量,厚积薄发。一旦时机成熟,则当机立断,大显身手。可见,“愚”实则为一种才能,既是心灵的自我洗涤,也是势力的暗中较量。 (十一)孔子后学弟子狂简。 子在陈曰:“归与!归与!吾党之小子狂简,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 孔子在陈国说:“回去吧!回去吧!家乡的弟子志向远大但不够踏实,文采斐然可观,但却不知道怎样修养成才。” 吾党之小子:古代以500家为一党。吾党意即我的故乡。朱熹《论语集注》对本段的解释为:此孔子周流四方,道不行而思归之叹也。吾党小子,指门人之在鲁者。狂简,志大而略于事也。斐,文貌。成章,言其文理成就,有可观者。裁,割正也。夫子初心,欲行其道于天下,至是而知其终不用也。于是始欲成就后学,以传道于来世。又不得中行之士而思其次,以为狂士志意高远,犹或可与进于道也。但恐其过中失正,而或陷于异端耳,故欲归而裁之也。 孔子三千弟子,七十二贤人,一生育人成就斐然。由于孔子主张“有教无类”,且学问渊博,德高望重,故求学者接踵而至,且多数学业有成。但后学弟子远不如最先入门者踏实,有恃才自傲之嫌,故孔子曾有言道:“先进于礼乐,野人也;后进于礼乐,君子也。如用之,则吾从先进。”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常发现这样的人,有了一点小才气,或是有了一点小名声,就目空一切,趾高气扬,表面有一种霸气,实则是小人得志,得意忘形。对待这样的人,其才气可用,但对于其傲气,则应采取一定的方式予以控制,即“裁之”。 |
唐诗宋词 全唐诗 唐诗300首 史记 孔子 孟子 四书五经 联系培训机构 联系培训师
感谢您访问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