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本站。
第二章 被肢解的庄子(6)
凭这三句话,胡“准博士”(虽然胡适一生获得过三十几个博士,但他在写这书时,还没有获得第一个博士学位,故而称之为“准博士”)就将庄子思想定位为“生物进化论”。不过,晚年的胡适对此也是深有悔意的,认为自己年轻时是曲解了庄子。
第二块,泛神论。
所谓泛神论,有好几种,其中,西方启蒙运动时,斯宾诺莎为了提倡科学,反对基督教神学的禁锢,就说:万物不是上帝(神)所造,万物本身就是神,因为万物皆有自己的运动规律,并不是按上帝的旨意去运行的。科学,就是要发现这种规律。而人,也是万物之一,应该与万物一体。依此而论,庄子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与天地共游,岂不是与此主旨相类吗?更何况,在《庄子》中,万物都拟人化了,似乎万物也皆为神了。
倡此说者为“白话诗旗手”郭沫若。郭沫若当时在日本留学,先学医,后从事新诗创作。他当时沉浸在与一个日本小护士的异国之恋中,又受国内“五四”之后新文学革命的冲击,创作热情空前高涨,《女神》中的诗篇正一行行从他的笔下喷薄而出。诗人郭沫若就据此把庄子思想归为泛神论,并且把庄子与斯宾诺莎、加皮尔(印度的禅学家和诗人)并称为“三个泛神论者”,还为他们写下了一首礼赞的诗,言下之意,现在要加上一个郭沫若,凑成泛神论的“四大天王”。
第三块,唯意志论。
西方哲学关于世界的本质及变化,传统上有两种占主流的学术流派,一种是从亚里士多德到黑格尔、康德,为理性主义;另一派是从柏拉图到叔本华、尼采,为唯意志论。后者认为,世界的本质是人的意志,意志是盲目的、无理性的、永不衰竭的创造力,它在人心中表现为冲动、本能、奋进、渴望和要求。因此,意志与理性、人心与客观世界就会有矛盾和冲突,冲突的结果,就是人生的悲剧。对此,叔本华和尼采又有了完全不同的见解:叔本华认为,既然人生是悲剧,人生的苦难只有用死来了结,这就与庄子弃世的观点相近了;尼采则认为,人要发挥悲剧精神,让人类的自由意志大放光彩,方法是做超人,用自己的自由意志,去征服世界。庄子为了解脱人类的痛苦,提倡通过修炼,做圣人、真人、神人、至人乃至于天人,其中至人是水火不能害其身的。因此,这种超越自我的说法,又与尼采颇近。
新文化运动以来,研究哲学的中国学者中,有很多人把庄子学术思想说成是唯意志论,甚至说,庄子解决理性与意志、客观世界与人心之间矛盾的方法,是走了一条叔本华、尼采之外的“第三条路”。
第四块,自然主义。
这里所说的自然主义,是特指西方启蒙主义大师卢梭所倡导的自然教育思想。卢梭认为,人类世界,物欲横流,特别是工业时代,科学发展使人类异化,人性扭曲。因此,他主张要让人回归自然,特别是在谈教育问题时,卢梭提倡“天放”模式。其实,回归自然,一直是老、庄学术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庄子思想中所占的分量很大;自然主义在卢梭思想体系中,所占分量则不是很大。新文化运动中的学者们为了抬高庄子,竟用庄子比卢梭,可笑!
第五块,相对主义。
庄子在《逍遥游》、《齐物论》等论文里,大力宣扬大小、长短、高低、远近、美丑、寿夭、贫富、贵贱、成毁等,都是相对的。庄子确实是个相对主义者。他说,人吃牛羊猪肉,麋鹿吃青草,蜈蚣爱吃蛇,鸱鸟和乌鸦喜欢吃老鼠,这四者究竟谁能认识什么是世界上最好的滋味呢?所以,在判断事物是非时,没有绝对标准:
感谢您访问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