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rizontal rule

欢迎访问本站。

培训网-论语关于士、成人 论语学习辅导 论语

论语孔子原版 论语中英法文对照版 论语朱熹版 论语禅解版 论语拼音版 

论语注解版 论语分类版 Analects 论语搞笑版 更多

十一 论语关于修养

[1]为仁由己

4·6    子曰:“我未见好①仁者,恶不仁者。好仁者,无以尚②之;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③,我未之见也。”

注释:①好、恶:好,去声,音号,喜爱;恶,去声,音误,憎恨;讨厌。②尚:通上,用作动词,超过的意思。③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盖,疑词,大概的意思。对“有之”二字有两种解释:一,“有之”是指有肯用力而力不足者,是联系上句未见力不足者来理解;二,“有之”是指有肯一日用力于仁者,是联系上句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来理解。

6·12    冉求曰:“非不说子之道,力不足也。”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画①。”

注释:①今女画:女同汝。画,同划,自己划定界限,不想前进。

7·30    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12·1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①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②。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2]求诸己

1·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1·16    子曰:“不患①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注释:①患:忧虑。

4·14    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①;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注释:①所以立:指立身的才学,或立于其位的才学。

14·30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

15·15    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15·19   子曰:“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15·21    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17·2   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3]好学

17·8    子曰:“由也,女闻六言六蔽矣乎?”对曰:“未也。”“居①,吾语女。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②;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③;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④;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注释:①居:坐。古人回答长者的问题要站起来,所以孔子叫子路坐下。②愚:受人愚弄的意思。③荡:好高鹜远而没有基础。④贼:害。

19·6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①,切问②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4]自省

1·4    曾子①曰:“吾日三省②吾身。为人谋而不忠③乎?与朋友交而不信④乎?传⑤不习乎?”

注释:①曾子:孔子晚年的学生,名参(读shēn申)。②三省:省,读xǐng醒。察看、检查。三省有几种解释。一,三次检查;二,从三个方面检查;三,多次检查。③忠:古注:尽己之谓忠。对人尽心竭力的意思。④信:古注:以实之谓信。诚实的意思。⑤传:古注:传,谓受之于师。老师传授给自己的。

讲解:曾子说:“我每天三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可信了?老师传授给我的学业是不是复习了?”自省,是孔子和儒家所提倡的自我修养的基本方法,它强调了进行修养的自觉性。三省,过去有的解释为三次检查;有的解释为从三个方面检查;有的解释为多次检查。总之是说要经常反省自己。
  “为人谋而不忠乎”的“忠”,是泛指对一切人,并不专指忠君。《论语》里讲“忠”大都是作为一般的道德规范,并不专用于君臣关系。它的基本意思是对人、办事尽心竭力。这与后世儒家提倡的忠君思想,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4·17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5·27    子曰:“已矣乎!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

7·22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①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注释:①善者、不善者:指同行人的善与不善的品德。有的解释为,同行二人,一人善,一
人恶,二人都是我师。这样解释似太拘泥于“三人”的字义,反离开了原意。

[5]敏于行

2·10    子曰:“视其所以①,观其所由②,察其所安③,人焉廋④哉?人焉廋哉?”

注释:①所以:以字有几种解释。一作使用讲,一作作为讲,这两种解释相近。一把所以作
相与讲,所以,所结交的朋友;一作动因讲,所以,所抱有的动机。②所由:由,经由。所
经由的道路。③所安:安,安定、安乐。所安,是指人对于某事的心情、意志。如有了过失,有的心安理得,有的于心不安,就是所安不同。④廋:音sōu搜。隐藏,藏匿。

2·13    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4·22    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①也。”

注释:①逮:音dài代。及;到。

4·24    子曰:“君子欲讷①于言而敏②于行。”

5·10    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①之墙不可杇②也,于予与何诛③!”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

注释:①粪土:腐土、脏土。②杇:音wū乌。抹墙用的抹子;粉刷墙壁也叫杇。③于予与何诛:诛,责任。与,语气辞。这句是说:对宰予还怎么责备呢?有对他不可教诲的意思。

5·14    子路有闻,未之能行,唯恐有闻。

[6]改过

4·7    子曰: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①。”

注释:①观过,斯知仁矣:旧注说,赞同仁道的有三种,仁者是实行仁道才心安,智者是以实行仁道有利于自己而赞同仁道,畏罪者是勉强按仁道去做。赞同仁道的表现虽同,思想本质却不同。因此只看他按仁道去做的表现还不能判断他是否真有仁心。而过错是人人力求避免的,从一个人的错误最能看出他的内心真情。所以说观过,斯知仁矣。也有的书上引用这一章时写作“斯知人矣”,也通。

6·3    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①,不贰过②,不幸短命死矣③。今也则亡④,未闻好学者也。”

注释:①迁怒:迁,转移。迁怒,把对甲的怒气发泄到乙的上面。②贰过:贰,重复的意思。贰过,重复犯错误。③短命死矣:颜回死时年仅三十一岁。④亡:同无。
7·31    陈司败①问:“昭公②知礼乎?”孔子曰:“知礼。”孔子退,揖巫马期③而进之,曰:“吾闻君子不党④。君子亦党乎?君取⑤于吴,为同姓⑥,谓之吴孟子⑦。君而知礼,孰不知礼?”巫马期以告。子曰:“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
注释:①陈司败:陈,国名。司败,官名,即司寇。也有人说陈司败是人名。②昭公:鲁国国君,名稠。③巫马期:孔子的学生,姓巫马,名施,字子期。④党:偏私,包庇。⑤取:同娶。⑥为同姓:鲁国和吴国的国君同姓姬。周礼规定同姓不婚,昭公娶同姓女,是违礼的行为。⑦谓之吴孟子:当时称呼国君夫人一般是以她出生的国名加上她的本姓。鲁昭公娶于吴,姓姬,应称吴姬。为了掩盖同姓通婚的事实,所以称吴孟子。

9·25    子曰:“主忠信①,毋友不如己者②,过则勿惮改③。”

注释:①主忠信:以忠信为主。②无:通毋,不要。不如己,一般解释为不如自己。另有一解释说:“不如己者,不类乎己,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也。”把“如”解释为“类似”。这一解释较合孔子原意。③惮:音dàn但,怕,畏惧。

15·30    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19·8    子夏曰:“小人之过也必文。”

19·21    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7]仁礼兼备

6·18    子曰:“质①胜文②则野③,文胜质则史④。文质彬彬⑤,然后君子。”

12·8    棘子成①曰:“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为?”子贡曰:“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②。文犹质也,质犹文也,虎豹之鞟③犹犬羊之鞟。”

[8] 以友辅仁

4·1    子曰:“里仁为美①,择不处仁②,焉得知③?”

注释:①里仁为美:里,住处。这里借作动词用,意思是住在有仁者的地方才好。另一解:里即居,人能居于仁道,这是最美的了。②择不处仁:处,音chǔ杵。居住。择,从上文看是指选择住处,但也可解释为选择职业、选择朋友等等。《孟子·公孙丑上》引本章,就是指择业而言。③知:同智。

12·23    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也。”

12·24    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15·10   子贡问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上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15·40    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

16·4    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①,友多闻,益矣。友便辟②,友善柔③,友便佞④,损矣。”

注释:①谅:诚信。②便辟:有两种解释:一,于避开人之所忌以求媚,即逢迎谄媚;二,惯于装饰外表而内心不直。③善柔:善于以和颜悦色骗人。④便佞:惯于花言巧语。

16·5    孔子曰:“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节礼乐①,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乐骄乐②,乐佚③游,乐晏乐④,损矣。”

注释:①节礼乐:孔子主张用礼乐来节制、调节人的言行使之达到中和的要求。②骄乐:骄纵不知节制的乐。③佚:同逸。④晏乐:沉溺于饮酒作乐。

[1]论语关于时世[2]论语关于为政[3]论语关于仁[4]论语关于礼乐[5]论语关于孝[6]论语关于忠恕、信、勇、直[7]论语关于义利[8]论语关于中庸、和[9]论语关于君子 [10]论语关于士、成人[11]论语关于修养[12]论语关于志[13]论语关于教育、教学[14]论语关于天命、鬼神[15]论语孔子自述[16]论语孔子论人[17]论语时人、弟子论孔子

感谢您访问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