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rizontal rule

欢迎访问本站。

培训网-论语关于教育、教学 论语学习辅导 论语

论语孔子原版 论语中英法文对照版 论语朱熹版 论语禅解版 论语拼音版 

论语注解版 论语分类版 Analects 论语搞笑版 更多

十四 论语关于天命鬼神

2·4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2·24    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无勇也。”

3·12    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子曰:“吾不与①祭,如不祭。”

注释:①与:读去声yù预。参预。

3·13    王孙贾①问曰:“与其媚于奥,宁媚于灶②,何谓也?”子曰:“不然。获罪于天③,无所祷也。”

注释:①王孙贾:卫国大夫。②与其媚于奥,宁媚于灶:媚,谄媚、奉承。奥,居室的西南角,古时是一家中尊者居住的地方,灶是烹饪做饭的地方。居奥的尊者地位虽高,但不管事,不如灶下做饭的掌握饮食大事。这里用奥喻指内廷的近臣,灶喻指外朝的实际执政者。这两句是当时俗语,王孙贾问孔子,暗示要孔子奉承自己。③获罪于天:对于天,有不同的解释。有的说天就是理,有的则说天以喻君,都是按各自的思想来解释,后一说更接近于孔子原意。

5·13    子贡曰:“夫子之文章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②与天道③,不可得而闻也。”
注释:①文章:指孔子的诗书礼乐等等。②性:人性。《论语》中谈到性的只有17·2章“性相近也,习相远也”一句。③天道:古人讲道有天道和人道。《论语》中孔子多处讲到天和命,但不见有孔子关于天道的言论。

6·10    伯牛①有疾,子问之,自牖②执其手,曰:“亡之③,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

注释:①伯牛:孔子的学生,姓冉,名耕,字伯牛。②牖:音yǒu友。窗户。③亡之:有  两种解释:一作丧失讲,一作死亡讲,意思相近。

6·22     樊迟问知,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问仁。曰:“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

6·28    子见南子①,子路不说。夫子矢②之曰:“予所否③者,天厌之!天厌之!”

注释:①南子:卫灵公夫人,有淫乱的行为。②矢:通誓。③否:不对,指做了不正当的事。

7·13    子之所慎:齐①、战、疾。”

注释:①齐:同斋,古人在祭祀前沐浴更衣,不吃荤,不饮酒,不与妻妾同寝,整洁身心,表示虔诚,叫做斋,斋戒。

7·21    子不语怪、力、乱、神。

7·23    子曰:“天生德于予,桓魋①其如予何?”

注释:①桓魋:宋国司马向魋,是宋桓公后代,因此又称桓魋。《史记》上记载,一次桓魋要害孔子,孔子说了这句话。

7·35    子疾病①,子路请祷。子曰:“有诸②?”子路对曰:“有之。诔③曰:祷尔于上下神祇④。”子曰:“丘之祷久矣⑤。”

注释:①疾病:生病,轻者叫疾,重者叫病。疾病二字连用,是病重的意思。②有诸:诸,之乎的合音。有两种解释:一,有无祷之鬼神之事;二,有无祷之鬼神之理。③诔:音lěi垒。应作讄。祈祷文,用于生者的称讄,用于死者的称诔。④祷尔于上下神祇:这是子路引用的祈祷文。祇音qí祁。古代称天神为神,地神为祇。⑤丘之祷久矣:孔子认为自己的言行都合乎神明,所以说自己已经祷告很久了,意思是不必再向神祇祷告。

9·5     子畏于匡①,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②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③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

注释:①畏于匡:匡,地名。孔子自卫去陈时经过匡。匡人曾受到鲁国阳虎的掠夺、残杀,孔子相貌与阳虎很象,匡人误以为孔子就是阳虎,将他围困。畏有几种解释:一,有戒心;二,拘囚的意思;三,古人称私斗叫畏,匡人拘孔子是私斗,所以说畏于匡。②文不在兹:文指礼乐制度,或说文化。兹,这里,孔子指自己。③后死者:孔子自称。

9·9    子曰:“凤鸟不至,河不出图①,吾已矣夫!”

注释:①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凤鸟是传说中的神鸟。河出图,传说伏羲时有龙马从黄河中出,背上有八卦图文。凤鸟至,河出图,是古代传说中圣王将要出世时的祥瑞的征兆。

11·9    颜渊死,子曰:“噫!天丧予!天丧予!”

11·12    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曰:“敢问死”。曰:“未知生,焉知死。”

12·5    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①。”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

注释:①人皆有兄弟,我独亡:亡同无。旧注都说这个司马牛是宋国桓魋的兄弟。桓魋和他的几个兄弟一起谋反,失败后有的死了,有的逃亡在外。只有司马牛不赞成兄弟们的谋反行动,但也流亡在外,因此而有独无兄弟的感叹。《论语译注》则认为,桓魋的弟弟司马牛和孔子的学生司马牛是两个人,不能混为一谈。

14·35    子曰:“莫我知也夫!”子贡曰:“何为其莫知子也?”子曰:“不怨天,不尤①人。下学而上达②,知我者其天乎?”

注释:①尤:责怪;归咎。②下学上达:旧注多解释为下学学人事,上达达天命。
14·36    公伯寮①愬②子路于季孙。子服景伯③以告,曰:“夫子固有惑志于公伯寮,吾力犹能肆诸市朝④。”子曰:“道之将行也与,命也;道之将废也与,命也。公伯寮其如命何?”

注释:①公伯寮:公伯是姓,寮是名。②愬:同诉,诽谤。③子服景伯:鲁国大夫,姓子服名何,字伯,景是谥号。④肆诸市朝:古时处死罪人后陈尸在朝廷或街市示众。肆,陈尸。

17·19    子曰:“予欲无言。”子贡曰:“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20·3  孔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①,无以知人也。”

[1]论语关于时世[2]论语关于为政[3]论语关于仁[4]论语关于礼乐[5]论语关于孝[6]论语关于忠恕、信、勇、直[7]论语关于义利[8]论语关于中庸、和[9]论语关于君子 [10]论语关于士、成人[11]论语关于修养[12]论语关于志[13]论语关于教育、教学[14]论语关于天命、鬼神[15]论语孔子自述[16]论语孔子论人[17]论语时人、弟子论孔子

感谢您访问本站。